为什么奶农关注俄乌动荡,对奶农有啥影响?
这两个礼拜,全世界的热搜简单概括为四个字:俄乌局势。
听起来是其他国家的大事,但实际上俄乌局势带来的种种变动,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zui近奶农圈的状态be like:
调侃归调侃,相信在看的每一位都和小编怀揣着同样的心愿: 愿世界和平。
调侃之余我们再来看看,俄乌局势给我国奶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首先想到的就是zui近的焦点话题:豆粕、玉米涨价。
早在年初,由于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加之饲料缺口,国内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每吨1900元,涨到了每吨2600元。
豆粕年前的价格还在3500元/吨,而年后已经涨到4100元/吨,涨幅达到17%,所有的蛋白饲料普遍都上涨了200元到600元/吨。截至目前豆粕已涨至4900元/吨高位,超30多家饲料企业宣布涨价。
分析师称,在担保美国2022年生长季节大豆价格的农作物保险政策中,大豆价格创下纪录高位,玉米价格达到11年zui高水平,这反映出了在南美收成遭受干旱打击,以及俄罗斯对主要粮食出口国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背景之下,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
01
这个时候就有人好奇了,中国这么大,还种不出奶牛吃的这点东西?
我们以大豆为例来看看。
人吃 。大豆在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和畜禽养殖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食用历史悠久,俗话说的好,“有钱吃肉,没钱吃豆”,基于人文观念和健康追求,再加之饮食习惯,居民具有强烈的大豆制品消费倾向。
奶牛及其他畜禽吃 。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0~50%,是动物主要的蛋白质饲料之一,在饲料中豆粕是主要的植物性蛋白,因豆粕具有蛋白高,氨基酸平衡,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高饲喂价值。
然而,2021年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却表现为“双减”趋势——全国1.26亿亩的大豆的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而在产量上也比上年减少了64亿斤,同比下降16.4%。
需求大,产量不够,那可不就得进口。
然而我们进口的不仅仅是豆粕玉米,早在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时候,苜蓿等饲草的价格也是让每一个奶农心惊肉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完全摆脱进口他国的商品都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依赖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02
关于这一点,荷兰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来看看荷兰奶牛的食谱。
一天的口粮中75%都是草,得益于荷兰奶牛养殖采取的放牧+舍饲模式。
荷兰有着 适宜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近 31% 的土地用于奶牛养殖,奶业的产值占荷兰农业产值的17%,荷兰每头奶牛的终生产奶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肥美多汁的牧草,为奶牛充分提供了富含优质高蛋白粗饲料。
在这样的日粮配比下,荷兰奶牛对大豆玉米等需求本身就不高,另外由于非常 重视农业奶业可持续发展 , 荷兰奶业板块接受了土地相关性委员会的建议,即实现蛋白质饲草自主供应,在自己的牧场或周边土地种植蛋白质饲草,这样不仅促进了牧草种植,它还将 大幅减少对从欧洲以外进口的原材料(如大豆和棕榈油产品)的需求 : 与 2018 年相比,到 2025 年将减少三分之二。
不能说俄乌冲突对荷兰奶业一点影响没有,但荷兰奶业在这些饲料原料上涨问题上,韧性相对较好。
当然,这一点涉及到整个生产模式和土地利用的问题,我们很难完全复制,但对我国奶业发展来说,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03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减少这种牵制呢?
种养结合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李胜利教授提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增长是与土地相脱节的模式下实现的,这不仅推高了养殖成本,而且造成粪污处理难度加大。
种养结合是一种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养殖模式 , 既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科学规律,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更能充分发挥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牧场有土地种植牧草,不仅降低了对进口牧草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粪污还田不仅消纳了粪污,也保护了环境。草食家畜的养殖主要依靠牧草,因此 奶牛养殖业也是种养结合zui好的产业,可以促进中国奶业的发展 。
李胜利教授表示,有了土地,方能更好地便于牧场进行种养结合,国家应为奶牛养殖业出台相关的配套土地政策。
开辟新饲料资源
过度依靠高精料,会给养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比如健康的问题,长期食用高精料,奶牛容易急性瘤胃酸中毒或者患上代谢病、肢蹄病等一些疾病,进而导致其过早被淘汰或死亡。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开辟新饲料资源,引导牛羊养殖减少精料用量,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其中对于未来饲用豆粕的减量替代潜力如何,专家指出,可以通过增加优质饲草供应,还可减少100万吨豆粕需求。
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中,充分保障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供应,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精饲料用量。实践表明,将玉米籽粒和秸秆一起全株青贮饲用,可使1亩地发挥出1.3亩的效应;在耕地上种植优质高产苜蓿,每亩地可提供蛋白90公斤至100公斤,相当于2亩大豆。如能继续优化种植结构,扩种增加5000万吨优质饲草,至少还可以减少100万吨豆粕的饲用需求。
另外可以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特色,来开发一些可替代饲料 。
利用好本土现有饲料资源,也是重要的节本措施。牧场不应该只关注进口苜蓿、燕麦草等优质牧草,还应该关注本土饲料。
如在盛产大蒜的山东省,就有奶农巧用大蒜皮喂牛,据说能省4成粗饲料;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花生秧、红薯秧饲喂奶牛的科学研究,因为很多农民只摘果不收秧,加上保存不当,导致花生秧和红薯秧每年都有很多浪费。花生秧和红薯秧同属豆科植物,也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如果进行适当加工贮存,是一种不错的考虑。
40多年来,中国乳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如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胜利教授说的,中国奶业未来还有20-30年的黄金期。
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需求下,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才是中国奶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