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初我国首例
非洲猪瘟
疫情发生以来,“非洲猪瘟”就成了行业热搜词,这一年时间,非瘟病毒从东北出发,跃过一马平川的东北、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平原,跨过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穿过太行山、大别山、天目山、武夷山,越过秦岭、南岭,一路高歌猛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
非洲猪瘟是养猪行业的共同灾难,养猪人可能都经历了zui初的观望、即将来临的恐慌、进场之后的撕心裂肺、甚至绝望等心路历程。回首这过去的一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地鸡毛。我们要重振养猪行业信心,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依靠非瘟疫苗研发迅速扭转不利局面,一个是重新构建全新的
生物安全
体系。
目前非瘟疫苗的研发确实有难度,兽医界有一句名言:“疫苗是生物安全zui后一道防线”。从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非洲猪瘟以来,各国科学家并没有停止过疫苗的研制。然而,时至今日,尚没有一个可以商业化生产和使用的非洲猪瘟疫苗。由此可见其研发难度之高。
这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作为自然界中zui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其基因组庞大,蛋白结构异常复杂,许多功能尚不清楚。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疫苗研制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病毒宿主非常狭窄,只有野猪和家猪;细胞宿主也非常狭窄,主要是猪的原代巨噬细胞;也没有其他近亲病毒可以参考。
生物安全是养殖第一要务,应贯穿在养殖过程的始终。我觉得中国养猪行业需要深刻反思。过去我们可能是把生物安全作为一块“遮羞布”,更多地强调猪群的免疫和定期保健,兽医体制也从zui初的治疗型转到后来的保健型、管理型,就是不提“生物安全官”制度,事实证明非瘟到来之前我们采取的诸多措施,在非瘟病毒面前不堪一击,养猪人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完整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没有养猪人之间的精诚合作,我们不可能取得抗击非瘟的胜利。
国家宏观层面的生物安全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一个是国家和地方防疫监督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另一个是生猪流通环节的监管,再一个是对屠宰加工企业的监督,没有整个大环境的稳定,每个养殖企业想独善其身真的太难了。
猪场(微观)层面的生物安全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领导高度重视,对非瘟要有更深刻的认识:非瘟防控关系到猪场的生死存亡,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全场动员,积极行动。
1、要有系统性的培训,分岗位、分环节进行培训;
2、执行全面封场制度,坚决筑起三道防线,围墙之外的第一道防线,生活区的第二道屏障,猪舍内的第三道防线;
3、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流程。制定出猪中转流程,车辆洗消流程,物料入场及场内配送流程,人员隔离、检测、观察流程,食堂物资入场流程,疫苗药物入场流程,引种管理流程,商品猪销售流程,死淘猪无害化处理流程,场内垃圾处理流程,场内车辆洗消流程,场内卫生与消毒流程,洗手流程,换鞋流程等。
4、明确防疫巡视员、出猪中转人员、猪只销售人员、防疫消毒员、场内运输工及厨师门卫等人员的工作职责。
三、硬件配套设施必须全面升级。兴建售猪中转站、车辆洗消中心,购置全封闭的苗猪及商品猪转运车、高压冷/热水清洗机、高效浓缩型洗发泡剂,明确消毒池用2%的烧碱,车辆洗消使用泡沫清洗剂及复合戊二醛,场内道路使用生石灰,人员衣服浸泡使用过硫酸氢钾,手部使用免洗手液等。
四、生物安全必须遵循的九条基本原则。
1、猪场内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必须有明显的边界。
2、消毒之前必须彻底清扫。
3、降低猪群在病原体中的暴露水平。
4、人或者猪群必须单向流动。
5、定期送样至兽医诊断实验室,样本数需考虑诊断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6、引进种猪前必须进行种猪隔离和驯化。
7、建立群体的健康疾病档案。
8、重大疾病的风险固然可以控制,但不能作为一种合约性的义务。
9、生物安全计划必须考虑BRM(生物风险管理)进程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