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规划和布局要根据猪场性质,生产计划,养殖规模,饲料工艺,卫生防疫,粪污处理及环境利用等再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等条件进行猪场的总体布局。合理的总体布局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减少建场投资,对后续的生产管理工作创造方便的条件。否则,就会造成生产流程混乱,不仅浪费土地和资金,而且还会给建场后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文内主要针对一块约3.33 hm2适合于建猪场的山坡地,地势走向,东西向较长,其基本平坦,但北侧高于南侧。提供年出栏量商品猪大约为一万头猪场进行规划与设计。
1、生产计划及相关生产参数
设计的年出栏量万头商品猪的猪场,包括猪群结构和猪栏数量。猪群组成包括母猪、后备母猪、公猪、后备公猪、仔猪群、生长肥育猪群。
1.1 猪群结构
1.1.1 母猪平均年产胎数
母猪妊娠114d, 哺乳28 d, 空怀期14 d,那么母猪平均年产胎数﹦365÷(114 + 28 + 14)≈ 2.34 窝。
1.1.2 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猪需要年产总窝数
按平均每窝产仔10头,年出栏量万头商品猪需要年产总窝数=10000 /(10×90%×95%×98%) ≈ 1193窝,其中90%、95%、98%,分别为断奶仔猪、育成仔猪、育肥猪的成活率。
1.1.3 猪群组成
基础母猪数﹦1193÷2.34 ≈ 510头,考虑到现实因素,取饲养基础母猪600 头。母猪常年分批产仔,采用全进全出制。一年按52 周计算,每周产仔窝数﹦600×2.34÷52 ﹦27 窝。
空怀母猪饲养日﹦断奶发情14 d +配种后确定妊娠21 d ﹦35 d,空怀母猪数﹦27×5﹦135 头。
妊娠母猪饲养日﹦ 114﹣ 21﹣7 ﹦86 d,妊娠母猪数﹦27×86/7 ﹦330 头。
后备母猪随时补充,经常保持100 头,成年公猪24 头,后备公猪6头。
哺乳母猪饲养日﹦提前进产房7 d +哺乳仔猪饲养日28 d﹦ 35 d,
哺乳母猪数﹦ 27×5 ﹦ 135 头。哺乳仔猪饲养4 周,保育仔猪饲养5 周,生长猪饲养8 周,育肥猪饲养7 周。
哺乳仔猪﹦ 27×4×10 ﹦ 1 080 头,
保育仔猪﹦27×5×10×90%﹦ 1 215 头,
生长猪﹦27×8×10×90% ×95% =1847 头,
肥育猪﹦ 27×7×10×90% ×95% ×98%﹦ 1 584 头,
合计存栏量5726 头。
1.2 猪栏数量
产仔母猪每头一栏,哺乳仔猪和母猪同一栏,空怀母猪和妊娠母猪5 头一圈,公猪每头一圈,仔猪从保育到育肥期2 窝并一圈。
1.2.1 公猪所需栏数
种公猪+ 后备公猪﹦ 24 + 6 ﹦ 30 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猪比例为1:80-100,可以只饲养6-8头公猪。——本平台备注)
1.2.2 空怀母猪和妊娠母猪圈数
圈舍清洁,消毒1周。空怀母猪﹦ 135×6 / 5÷5 ≈ 33 圈,妊娠母猪﹦330×93 / 86÷5 ≈ 72 圈,考虑后备母猪等因素,可按120 圈设计。(怀孕母猪也可以采用限位栏。——本平台备注)
1.2.3 哺乳母猪栏数
产仔母猪提前1周进产房,仔猪4周断奶,留圈1周,空圈清洁、消毒1周,产仔栏利用7 周。所需产仔母猪栏数﹦ 135×7 / 5 ﹦ 189 栏。
1.2.4 保育舍圈数
保育猪饲养5 周,空圈清洁、消毒1 周,保育栏利用6 周,断奶仔猪2 窝并1 栏,所需保育猪圈数﹦ 27×6÷2 ﹦ 81 圈。
1.2.5 生长猪圈数
生长猪饲养8 周,空圈清洁,消毒1 周,利用9 周,所需生长猪圈数﹦27×9÷2﹦ 122 圈。
1.2.6 育肥猪圈数
育肥猪饲养7 周,空圈清洁,消毒1 周,利用8 周,所需生长猪圈数﹦27×8÷﹦ 108 圈。(现在一般不分生长猪和育肥猪阶段,合并在一起,少转一次猪。——本平台备注)
1.3 猪舍的平面设计
1.3.1 公猪与空怀母猪舍
公猪与空怀母猪放在同1 栋猪舍,公猪栏数为30 栏,空怀母猪33圈,公猪栏面积为8.64 m2,栏长为3.2 m,宽为2.7 m,高为1 m。空怀母猪群养,5头一圈,面积为9.6 m2,圈长为3.2 m,宽3 m,高1 m。猪舍中间留一条1 m宽的通长走道,走道两侧排列一列猪栏。总体面积为720 m2,长为90 m,宽为8 m。
1.3.2 妊娠母猪舍与后备母猪舍
妊娠母猪舍与后备母猪一共2 栋猪舍,妊娠母猪72 圈,后备母猪15圈,平均每栋44 圈。妊娠母猪与后备母猪,5 头一圈,面积为9.6 m2,圈长为3.2 m,宽3 m,高1 m。猪舍中间留一条1 m 宽的通长走道,走道两侧排列一列猪栏。每栋总体面积为560 m2,长为70 米,宽为8 m。
1.3.3 产仔舍
产仔舍一共需要3栋猪舍,哺乳母猪189 栏,平均每栋63 栏。两侧靠墙各留一条通长走道,宽0.7 m,舍中间设一条宽1 m 的通长走道,产仔母猪栏平行排列在中间走道两侧。每列32 栏,每栏长2.6 m,宽2 m,高1 m。每栋总面积为560m2,长为70 m,宽为8 m。
1.3.4 保育舍
共需保育舍2 栋,保育仔猪81 圈,平均每栋42 圈, 分为两列。每圈长3.2 m,宽3 m。每栋总面积为560m2,长为70 m,宽为8 m。
1.3.5 生长舍
共需生长舍4 栋,生长猪122 圈,平均每栋31 圈, 分为两列。每圈长6 m, 宽4.2 m。每栋面积为910m2,长为70 m,宽为13 m。
1.3.6 育肥舍
共需育肥舍4 栋,育肥猪108 圈,平均每栋27 圈,分为两列。每圈长5 m,宽5 m。每栋面积为770m2,长为70 m,宽为11 m。
1.3.7 猪舍总面积
万头规模化猪场共需猪舍16 栋猪舍,总面积为11 360 m2。猪舍按照从北朝南排列成两列。
2、场地规划
2.1 场地分区
猪场一般可以分为4 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根据提供的山坡地,地势走向为东西向较长,且基本平坦;北侧高于南侧。则从北向南依次是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区包括了职工宿舍、食堂、一些娱乐场所,一般设置在大门外面,方便与外界联系,同时避免猪舍里面的臭气。生产管理区包括行政、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车间、消毒池、更衣消毒灯。生产区包括进行日常生产的猪舍,生产区的防疫要求特别高,要做好生产区的消毒,清洁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隔离区主要用于病猪和外来引进猪的隔离。隔离区要置于全场下风处和地势zui低处,距生产区宜保持至少50 m 的距离。
2.2 场内道路和排水
场内道路和排水的设计,对于猪场的日常管理和防疫至关重要。场内的道路要按照净道、污道严格分开。净道主要用于饲料的配送,污道则用于运输粪污、病猪、死猪等。道路建设要整齐,净道和污道平行,道路做到干净,防滑。场内排水做到雨污分离,减少由于养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生产区不宜设直通场外的道路,而生产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
2.3 场内绿化
猪场环境特别是臭气,对人的危害很大,长时间的猪舍氨气的刺激会使人变得焦躁不安。因此,做好场内环境的治理十分重要。场区绿化对于猪场环境的改善具有很好的作用。猪场的绿化设计包括猪场内绿化和屋顶绿化两方面内容。猪场里树木的种植,可以减少灰尘,净化空气。夏天可以遮荫,冬天可以挡风。要合理的选择绿化树木,宜采用乔木为主,乔、灌木搭配种植,如选种塔柏、冬青、侧柏等四季常青树种,并配置小叶女贞组成绿化带,也可种植银杏、杜仲以及牡丹、金银花等,既可起到绿化观赏作用,还能收药材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场对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猪舍的排列
猪舍的总体布局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防疫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满足养猪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要求。猪舍的朝向关系到猪舍的通风,采光和排污效果,主要根据当地主导风向和日照情况确定。一般要求猪舍在夏季少接受太阳辐射,舍内通风量大而均匀,冬季应接受太阳辐射,冷风渗透少。因此,炎热地区,应根据当地夏季主风向安排猪舍朝向,以加强通风效果,避免太阳辐射。寒冷地区,应根据当地冬季主导风向确定朝向,减少冷风渗透量,增加热辐射。南北向比东西向的冷负荷小,其耗热量指标约减少5% 。因此,整个猪舍建筑方向,坐北朝南,南偏东30°。按现代生产方式进行养猪,实行流水线生产工艺,即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育肥—销售,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全年养猪生产。猪舍按照从北向南地势降低,依次是公猪和空怀母猪舍1 栋,妊娠母猪舍和后备母猪舍2 栋,产仔舍3 栋,保育舍2 栋,生长舍4 栋,育肥舍4 栋,总共16 栋猪舍,按照从北朝南两列排列。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在育肥舍的下方,育肥舍旁边开一道门,围墙内侧设置装猪台。公猪和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和后备母猪舍外面设置运动场,有利于种猪的运动。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与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猪舍间距一般以3 ~ 5H(H 为南排猪舍屋檐高度) 为宜]场区道路宽4 m 为宜。
4、结论
猪场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对于规模化猪场的日常生产管理密切相关,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一步,以上内容是笔者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