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
非洲猪瘟
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每个猪场都颇为关心,甚至多场据此进行非洲猪瘟防控和生产!
求真农牧受理非洲猪瘟防控方面的咨询问题,也以此居多。他们拿出很多文献数据,并据此说明本场情况,力求对号入座,希望得到本场病毒已经死亡的答案!
机理
若想全面客观认知存活数据,以求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应有作用,我必须先了解几个概念。
存活 指病毒具备正常的感染能力;
失活 指病毒暂时(冷冻))或永久(灭活)失去感染能力;
灭活 指病毒永久失去感染能力!
非洲猪瘟病毒
有两层外膜,即我们所讲的囊膜。囊膜主要来源于细胞膜,是病毒进出细胞时携带的特殊结构,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御寒的外套或国家间通行的护照,在感染的过程中脱掉和穿上外套或者呈递和取回护照。感染宿主细胞时,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释放病毒遗传物质DNA进入细胞复制;离开宿主细胞时,病毒会再次穿上囊膜,以便感染和进入下一个宿主细胞!
非洲猪瘟病毒在丧失囊膜或囊膜功能发生改变时,无法进入宿主细胞,即失去感染能力!离开宿主细胞处于自然环境中的非洲猪瘟病毒,囊膜是病毒从宿主细胞获得、能够维持亡命生涯的唯一“干粮”,该干粮被病毒自身和自然环境不断消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在没有新的感染宿主细胞进行补给时,zui终是“干粮”耗竭,病毒“饿死”,即非洲猪瘟病毒失活!
病毒灭活存在三种形式,破坏囊膜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一、破坏囊膜
比如脂质溶剂的溶解作用;物理环境形成的渗透压改变、冻融、热、干燥等可以破坏囊膜;
二、蛋白质变性
不完全变性
免疫系统对抗原蛋白质的识别分两种,一种是构像表位,就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原病毒就是此种;另一种就是线性表位,是蛋白的序列一级结构,制作疫苗时的人工灭活病毒就是保留蛋白的序列一级结构,免疫系统识别线性表位,引发免疫反应,疫苗制备的人工灭活方式称作病毒蛋白质不完全变性;
完全变性
高温或促使蛋白变性的其他物质与病毒充分作用,完全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形成的病毒灭活,称为病毒蛋白质完全变性。
三、损害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丧失正常遗传功能时,就无法进行复制,即使进入宿主细胞也是枉然。
在满足条件时,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可以切断核酸;紫外线具备破坏病毒基因的功能;吖啶橙或中性红等染料可使核酸分解!
无论是人工干预的实验室还是会自然环境,在条件达成时,即可灭活病毒!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某一区域、某一时段条件相对稳定,我们多用时间来形容病毒存活状况,即灭活结果。
那么,实验数据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得,在现实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引用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数据进行非洲猪瘟防控和生产存在误操吗?
分析
灭活条件是影响病毒存活的决定因素!
判断数据是否可用,我们需要把数据置身到环境当中,剔除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才能获得客观的结果,否者我们的认知将会出现偏差!
在自然环境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时间?
一、温度
直接影响
病毒是由众多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蛋白质,其稳定性受制于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键能,由于氨基酸的键能低,受温度影响大。温度升高会破坏氨基酸原子间的共价键形成的稳定结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氨基酸分子序列紊乱,即蛋白质变性,zui终结果就是病毒失活!
低温环境,延长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时间;
高温环境,缩短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时间。
工具书记录的非洲猪瘟病毒存活数据,是在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获得,且数据下方多有获得数据的环境“注解”!
中国幅员辽阔,横跨热、温、寒三带,一年四季分明。自然环境温度,南方夏季zui高可达零上40℃以上,北方冬季zui低可达零下40℃以下,落差达到80℃以上。
如此复杂的环境温度变化,工具书记录的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数据,我们该如何引用呢?
间接影响
温度变化可以加速或减缓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改变了病毒生存的小环境,存活时间要么延长或缩短!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不考虑自然环境温度变化的存活数据引用是误操作!
二、湿度
湿度可以改变病毒囊膜的渗透压!
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囊膜维持正常的渗透压,保持囊膜的完整性,延长存活时间;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病毒囊膜维持正常的渗透压,破坏囊膜的完整性,缩短存活时间!
中国南北方气候复杂,一年四季湿度变化差异极其显著,怎能用一个数据对标所有的猪场呢?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不考虑自然环境湿度变化的存活数据引用是误操作!
三、结构
结构指病毒聚集或附着的介质结构!
猪场环境,介质复杂,存在某一环境出现多种介质的情况!比如粪便,非洲猪瘟病毒在粪便、肠粘膜、血清、脂肪、皮肤中的存活时间是不同的,但是在粪便中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存在,其结构中各种介质占比,很难有准确数据。
那么,在多种介质存在的复杂结构的介质中,我们应该参考那一种介质的存活数据呢?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不考虑自然环境介质结构复杂情况的存活数据引用是误操作!
四、载量
实验室测定数据,病毒的数量有一定标准,常采用10的4次方,而病毒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实验数据!
在自然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多数是低于10的4次方,少数高于10的4次方,我们怎能一概而论呢?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不考虑自然环境病毒载量变化的存活数据引用是误操作!
总结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自然存活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否则就难免出现误操作!
无论做任何事,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是必须要考虑的,一味的信奉数据就成了纸上谈兵,焉有不败之理?
不是数据不真实,而是引用环境有问题;不是环境不可靠,而是环境太复杂;不是数据和环境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知识和条件受限!
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特别是有条件相信自己时,比如人工净化比自然灭活更可靠!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存活数据引用不知你是否存在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