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场生产中,后备母猪承担着母猪更新换代和生产成绩持续稳定的双重责任,是猪场不可或缺的资源。在非瘟背景下,大量的后备母猪(包括三元肥猪)被史无前例的集中使用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挖掘出后备母猪的zui佳繁殖性能,以确保产能快速恢复是当下猪场的主要工作之一。
复产猪场大量引种后备母猪
猪场一般会比较关注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体重和背膘厚,但往往容易忽视初配前发期次数。相信很多猪场都有一个疑惑:后备母猪到底是在1个情期,2个情期,还是3个情期以后再配种?笔者认为初配前有3个或以上的情期是zui好的。
后备母猪在第几个情期配种?
观点一:发情次数越少,猪群越不稳定
1.后备母猪的发情状态不是zui佳
在目前规模化猪场中,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时仍不发情,主要原因是外源性刺激(如公猪诱情)不够,引起相关激素分泌不足(如FSH、LH)从而无法正常启动发情机制。而配种前发情次数少的后备母猪常常表现出状态不稳定,如静立时间短、阴户红肿不明显等,zui终会影响配种效果和生产成绩。
2.隔离驯化不完整影响猪群健康
严格来说,后备母猪的疫苗免疫工作要从95日龄开始,大约需要6周时间,也就是在初情期(170-190天)后第2个情期结束。此外,常规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驱虫保健及采血检测(2次)都需要同步完成。若后备母猪发情即配种就会导致以上工作无法完成,而没有经过隔离驯化的后备母猪入群后常常引发疾病。
疫苗免疫不完整
观点二:发情次数越多,初情期越早
1.发情次数与初情期的关系
为了探究后备母猪初配前的发情次数与初情期早晚之间的关系,陈志林等(2016)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初配前发情次数增加,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不断下降,且各组在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上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猪场生产中,初情期日龄越早,则说明后备母猪的性成熟会越好。
初配前发情次数与初情日龄、初配日龄的关系
2.初情日龄越早,则繁殖性能越好
初情日龄早晚与其随后和终身的繁殖成绩密切相关。Holder等(1995)研究发现,初情期早的母猪具有较低的断奶后至配种间隔和较高的分娩率。此外,Nelson等(1990)的研究发现较早启动初情期的母猪具有较高的情期循环比例,年产胎数和窝产活仔数。因此,后备母猪的初情日龄越早,则繁殖性能越好。
观点三:发情次数3次或以上,成绩zui好
在猪场生产中,后备母猪在初配前有几次发情次数会更有利于生产呢?陈志林等(2016)以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初配前有3次或以上发情次数的组别,其前3胎繁殖性能更高。尽管后备母猪开启了初情期,却还没有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而随着初配前情期次数的增加,其生殖系统和身体机能发育的成熟度会更高,此时的配种状态以及繁殖性能是相对较好的。
初配前发情次数对母猪前3胎繁殖成绩的影响
为什么后备母猪初配前发情次数不够?
1.外购后备母猪信息不全
部分猪场在外购后备母猪时,往往只看重猪只的体重、价格等。但是,对于猪只的免疫保健、日龄等关键信息却很少关注,导致配种时没有很好的日龄或情期作为依据。
2.适龄后备母猪久不发情
后备母猪正常诱情时间是5.5-6月龄,但场外引种或本场选留体重过大(>100kg)的后备母猪时,就会因缺少足够的诱情而影响发情,甚至可能变成超期后备母猪(8月龄没发过情)。在猪场生产中,超期后备母猪都是发情就配种,不会有发情次数保障,而这样配种的生产成绩往往不理想。
3.不够重视初配前的发情次数
在部分猪场,后备母猪初配时往往更加看重的是体重,如达到130kg以上,而不会太重视初配前发情次数。当然,随着养猪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改善。
小结
综上所述,为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保证配种前有3次或以上的发情次数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猪场需要从5.5-6月龄开始对后备母猪采取系统的诱情措施,以便能够尽早开启初情期,从而在配种前有更好的性成熟和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