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 候变暖正在加剧热应激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炎热高温天气,室外温度一度高达38℃,有些地区更是突破40℃,高温会给鸡群造成强烈的热应激,尽管我们有应对措施,但生产、死亡率方面仍面临不小的威胁。
气候变化我们无法把控,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好系统防御。通过市场走访和与多位专家沟通交流,以下给大家提供几个应对热应激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01
热应激
家禽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家禽核心体温的变化范围非常小,尤其是心、肺、脑等核心器官的温度,始终维持在41℃左右。
家禽有比较高的深部体温,全身被覆羽毛,能产生非常好的隔热效果,但家禽没有汗腺,主要靠呼吸系统散热调节体温(鸟类具有独特的器官——气囊,它能提高机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效率。当鸡喘气时,气囊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气体循环效率提升,因此增加了散热量)。
当外界环境温度、湿度过高,特别是通风不良时,鸡饮水不足、散热困难,很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鸡体内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紊乱,进而影响鸡的健康,轻者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增重慢、生产性能下降,重者造成窒息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02
热应激导致动物死亡的原因
热应激是一种对高温和高湿综合作用的生理反应。 当舍温达到35℃以上时,持续10分钟就会有鸡死亡。高温会破坏家禽身体里的蛋白质结构并影响酶的活性(酶主要是蛋白质,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和酶变性,如果把体温继续提高到46℃,包裹在细胞外的蛋白质会被大量破坏,细胞会逐渐死亡)。
有时候高温并不是杀死鸡只的真正元凶。温度升高,湿度增加,热应激死亡增加,高温是诱因,高湿是帮凶。高温环境下,鸡群饮水量增加,同时排泄量也增加,势必导致舍内湿度升高,再加上湿帘使用不科学(增加湿度)、通风不良(风速低、风量小),zui终导致鸡群出现大面积死亡(鸡群不是热死而是闷死)。
03
热应激死亡的高峰期
热应激导致鸡群死亡的时间多集中在高温高湿的下午3~4时和半夜时分,需要注意的是,夜间如果通风不畅很可能导致大批量的死亡,所以晚上应安排专人值班,严密监视鸡舍的通风情况。
04
应对 热应激造成的动物伤亡
消除热应激对家禽的不良影响,不是一种方案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和处置,根据鸡群表现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家禽生长和生产顺利进行。
1、通风换气方案
改善体外环境,针对禽舍鸡只数量提供合适的通风量(风量+风速):调整风扇位置,优化风速,促进空气循环,科学配伍水帘降温;尤其是在肉鸡中后期和蛋鸡产蛋期,降低饲养密度不太现实,加强通风才是基础。高温高湿环境下,如果换气系统出现意外停止工作,鸡群会因高温缺氧和氨气中毒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死亡。
2、饮水方案
有必要安装水压调节和净水设备,以确保供水系统有足够的压力,保证对全舍供应充足的凉水,在热应激期间建议预先冲洗水线,保证饮水清洁。
3、饲喂方案
建议在凉爽的早上、傍晚进行饲喂,有助于增加采食量,确保鸡群采食足够营养。
4、营养方案
降低粗蛋白水平(在原水平基础上降低3%-5%),提高氨基酸水平(在原水平基础上提高2%),保持代谢能不变,添加油脂以脂肪供能方式进行供能(减少体增热),同时添加帮助提高油脂利用率的胆汁酸,平衡或降低饲料成本。
5、科学使用蒸发降温垫或雾化喷嘴或开启水帘
根据禽舍湿度水平科学调整设备;湿度过高时不宜开启水帘,否则加重热应激死亡。
6、酸碱失衡与电解质平衡
热应激时家禽过度地喘气会造成二氧化碳损失,增加血液pH值,使血液中缺乏碳酸根离子,血液中碳酸氢盐离子(HCO3-)的浓度增加,即血液碱性增强。为了保持正常的血液pH值,禽类开始排泄更多的HCO3-,并从肾脏保留H+,导致细胞外液H+增加,细胞外液H+改变了细胞的酸碱平衡,机体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根据鸡舍鸡群状态适时现场补充小苏打饮水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死亡;同时补充电解质如氯化铵、氯化钾等,以缓解酸中毒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7、缓解热应激的添加剂
比较熟悉的如维生素(如维生素C、E)、微量元素(锌、硒、铬);而植物提取物如杜仲叶提取物,可帮助调节抗氧化能力,减少热应激的发生,降低死淘。在养殖现场可储备一些这类产品,及时投用,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饲料中可长期添加这类产品以提高鸡群抵抗力,但由于热应激下鸡群采食量下降,可能导致这些组分摄入不足,效果不显著,因此建议现场通过饮水添加更能快速见效。
动物养殖,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科学范畴。对于热应激,动物营养干预的核心与生命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在细胞水平强化生存和生长的条件,加强抗氧化。
05
小结
热应激作为夏季需要普遍面对的挑战问题,进入高温季节,首先要做好鸡舍隔热,避免太阳热积累(使用隔温板、遮阳网);其次通过以上7个方面的措施,标本兼治,缓解热应激,降低死亡率。热应激应重点控制高温、高湿,强化通风,这是降低死亡的根本措施。
面对热应激,首先保命,其次保产,不可本末倒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