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等A股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对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进行修正。修正公告显示,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普遍低于一季度报告中的预告区间,较往年同期更是大幅下滑。
猪价连跌4个月,“史上zui强猪周期”进入下半程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清晰表明,上半年生猪销售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农业部在7月17日举行的上半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集贸市场猪肉和生猪价格同比分别跌9.7%和16.2%,春节过后连续4个月下跌。
据悉,猪价涨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本上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业内俗称“猪周期”。从近年走势来看,猪价自2011年达到波峰后持续下跌,2015年3月触底后进入新一轮上涨,并于2016年6月达到生猪出栏价的顶峰,全国均价21.2元/千克,创历史新高,同时叠加玉米价格下行,养殖利润极其丰厚,号称“史上zui强猪周期”。
国内生猪养殖企业纷纷交出亮丽的业绩年报,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温氏股份、牧原股份、雏鹰农牧3家A股上市生猪养殖企业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17.9亿元、23.22亿元、8.69亿元,赚得盆满钵满。依照“猪周期”理论,本轮“猪周期”自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为波动上涨阶段,自2018年3月开始进入波动下行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年初以来的生猪价格走低,是本轮“史上zui强猪周期”进入下半程的自然表现。
多因素叠加诱发“猪周期”下行下半年价格将企稳回升
“猪周期”理论从周期波动的角度解释了生猪价格的涨跌,但年初以来的生猪价格走低,还有其背后的现实原因。
据农业部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猪肉供给的增加,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累计8657万头,同比增0.9%,猪肉供给端的紧张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是消费淡季导致需求下降,每年上半年通常是猪肉消费由旺转淡阶段,在季节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消费的持续减弱将使猪肉价格进一步回调;
三是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年初以来禽肉和禽蛋的价格持续下跌并低位运行,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猪肉消费;
四是生猪集中出栏,春节后猪价一路下跌,养殖户存在压栏待售现象,5月份集中出栏,加剧了供给过剩局面,导致生猪价格再次下跌。
与农业部的分析不同,广发证券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为本轮猪价下行提供了解释。该研究认为,猪价下行主要源于出栏体重上行、进口猪肉冲击等因素。具体来讲,2016年以来,由于猪价大幅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玉米价格)下行,养殖户通过压栏以扩大头均利润,“牛猪”的现象频发,平均生猪出栏体重震荡上升。
以温氏股份为例,经广发证券测算,2018年1月后肥猪出栏体重达到120公斤以上,同比增长约6公斤,“牛猪”的上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猪肉的供给。此外,因猪肉进口均价仅6.5元/斤,远低于国内的生猪价格,2016年国内进口猪肉约1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约108%,2018年上半年猪肉进口量同比继续上行,对国内生猪价格造成了一定冲击。
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将如何?是延续上半年的走势继续下挫还是报复性上涨?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平认为,6月第四周生猪价格为13.90元/公斤,较1月初上涨了2.3%,已经出现企稳迹象。后期受散养户持续退出、环保和用地趋紧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预计恢复偏慢。
随着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的陆续到来,猪肉市场将逐步回暖。但是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提醒广大养殖户密切关注市场形势,根据市场形势理性补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