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承诺大幅度增加农产品进口。官方并披露,协议实施后,中国会从美国进口一部分小麦、玉米、大米。外界非常关注具体数字,此前并有猜测玉米进口配额会提高甚至放开。1月4日,中美经贸谈判成员、中农办副主任韩俊向财新记者确认,玉米、小麦、大米三大主粮进口配额不会调整。
“这是全球配额。我们不会为了一个国家调整。”韩俊表示。他是在参加清华“三农”论坛2020期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披露上述信息的。
总体上,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15.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对大豆进口早已完全放开,对三大主粮进口仍实行配额管制。配额内实施1%低关税,配额外关税为65%。由于农产品进一步开放总体空间有限,此前,坊间猜测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放松非口粮的进口管控,调整玉米配额。
依据2019年9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20年粮食进口配额及分配同上年无变化。小麦配额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配额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配额532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分配给企业的国营进口配额,必须通过国营贸易企业代理进口。
往年主粮进口配额使用通常低于50%。2018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对美国小麦、玉米进口大幅减少。小麦全球总进口量286.4万吨,同比减32.1%。增加配额内进口还有较大空间。
不过,配额与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相比,非常小。韩俊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中国自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主要还是适度调节国内余缺。中国会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美方传出消息,中国每年会购买数额达400亿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这约是2015年至2017年,中国从美国平均年进口农产品金额的两倍。而受中美贸易战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至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32.7%;2019年1-10月份,进一步降至104亿美元,同比下降30.8%。不过,中方未证实上述目标进口额。
按照韩俊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中国除了扩大从美国进口大豆,还将扩大进口猪肉、禽肉等,“当前稳定国内市场急需的产品”。
韩俊还强调了协议的互惠性。他表示,美方近期先后公布了允许中国自产熟制禽肉、鲶鱼产品输美的zui终规则,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有资格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熟制禽肉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有资格向美国出口鲶鱼的三个国家之一。此外,美方还同意公布中国的香梨、柑橘、鲜枣输美监管通报程序,允许这些产品向美国出口,并在协议中就尽快解除中国输美水产品自动扣留等作出了积极承诺。这其中有些问题已经谈了十多年了,这次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