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批次化生产管理,即将原来的连续性生产转为批次、节律性生产,是工业思维介入养猪生产的具体体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有利于猪场的 生物安全 防控。本文为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全球杰出教授约翰·迪恩分享对于批次化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的看法。
批次化管理曾经是一种常见做法,但是随着猪场规模的扩大,连续生产变成了常态,但是,现在批次化管理似乎又开始回归了。
当我们想对育成和繁殖的整个阶段进行优化时,我们会发现,对繁殖模式的改变可以改善育成阶段,尽管这会影响到一些我们之前只关注母猪时强调的一些指标,比如说PSY和断奶日龄。
从历史上看,批次化管理对较小的农场更具吸引力,那时猪场为了使猪舍或运输车达到满负荷,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猪只。但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大型母猪场在使用这种模式。实际上,广大地区的很多大生产体系都在考虑或试验这种做法。
Dean认为主要有几个变量,首先,是不是全场同时开展批次化生产。其次不同母猪场的目标断奶日龄,第三是如何管理后备母猪池,以及是否给每个繁殖序列稳定引入后备母猪。
Deen认为,批次化生产zui大的挑战是劳动力,因为批次化管理改变了农场的运作方式和劳动力利用方式。“一种行为模式一旦固定下来,是很难改变的。说明这种情况zui恰当的例子是打字。已经被无数次证实,我们目前所习惯使用的QWERTY按键布局其实并不是很有效率。但我们都是按这种布局接受的训练。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有人要建议改变键盘的布局时,那都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很多情况下,这种改变进行的很慢。”
“母猪场也会面临一些相同的困境,”他继续说 “批次化管理模式会使得在某些时间点的某个区域员工会更加集中,因此,重新厘清岗位职责是目前为止zui大的挑战。”
迪恩说,批次化管理的zui大好处是育成阶段猪群的健康度。
“对母猪来说,我们有全进全出,有排毒不那么多的成年猪,同时会有一批同日龄仔猪,在整个育成期,它们会在相同时间遭遇挑战。”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模式会给猪群健康带来威胁。例如,如果在母猪群中出现新的疾病,那么一次将会影响更多的仔猪。但迪恩指出,批次化生产会使得风险更集中在某时间节点上,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确定的基础上对母猪群进行管理。
“其他生产问题(如果发生的话)也会出现集中效应。” “如果在哺乳期前后几周状态不佳并且环境温度较高时,往往会出现季节性不孕。在批次化管理模式下,这种影响会在更大猪群中集中发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行批次化管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猪群健康。”
在批次化管理模式下,猪的混群较少,所以生物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他强调,“运输影响可以更加集中:如果使用一辆卡车,我们可以在母猪场和育肥场之间多次使用。” “生物安全是批次化管理带来的好处之一。”
迪恩说,甚至物资供应和员工在猪场中的某些工作也可以更加集中的安排。可以根据农场的需求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安排这些活动。
Deen说,批次化管理对生产者及其雇员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员工之间的工作模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清晰,仔细地安排日历。迪恩说:“共享日历,使我们不仅可以规划下周,甚至可以规划未来几个月的工作安排。” “更加详细的工作安排,实际上对员工也是一种好处。他们可以围绕它计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每周按照相同的时间表工作。”
迪恩说,美国生猪行业正在解决在母猪群中传播的低频疾病。它们可以先在繁殖阶段扩散,进而在育肥阶段爆炸式传播。
迪恩说:“批次化管理有利于育成期的机制尚未得到详细了解。” “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疾病监测,以真正了解这一方面,并了解猪群中的某些种群动态,尤其是后备母猪的引进及其对疾病动态的影响,我希望能够了解批次化生产系统中的控制点,利用这些控制点可以更有效的管理疾病。”
除了需要了解通过批次化生产系统造成的疾病传播以外,了解批次化生产系统中的后备母猪的引入和后备母猪管理也非常有用,这将有助于未来对疫苗接种和治疗方案的决策。
此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坦率地说,我们发现有某些员工和猪场对批次化生产模式比较抗拒,‘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模式,绝不会回到过去的模式’ ” Deen说,“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改变这种心态。需要对人工管理和人力选拔进行更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