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猪场
猪病
横行,很多养猪人都久病成良医,对猪病治疗都有了自己心得,可以说治疗起来得心应手,但养猪人对猪病的了解比较片面经常出现治疗问题这样增加治疗成本是小,耽误治疗时机,这里说说猪病防治的常见的几个误区。
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有相当多的养殖户因用药策略不当,把小病当成大病,把大病当成疑难杂症,机械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延误了治疗的zui佳时机,从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误区一:
看到猪发热,立刻用降体温的药。有些养猪户,看到猪有一点发热,马上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开始往往是一针见效,上午打针,中午吃食,药物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一针又吃。过两天再怎么打都不会吃了,甚至出现所谓的低温症,回天乏术,损失惨重。实际上,发热是动物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应答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此时我们不要急于使用降体温的药物,可针对病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迅速缓解病情、标本兼治的目的。
误区二:
看到猪腹泻,马上用止泻药物。有些猪场工作人员,一看到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厂家为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在治疗肠道疾病药物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一针下去,痢是止住了,但猪却不吃食,有些甚至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治好,肚子却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其实,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而做出的适应性应答反应,对于腹泻治疗原则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肠胃、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严重的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误区三:
看到猪咳嗽,即刻使用止咳药物。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使喉头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咳嗽。此时单纯使用造成药止咳药物,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粘膜发绀,甚至有些还会出现四肢末端发紫,呼吸困难。正确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消除病因,包括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等,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误区四
:看到猪呕吐,仅简单的止呕。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无异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误区五:
重视单个猪病的治疗,不重视群体猪病的控制。有些养殖场猪发病时,就只对那几头发病猪治疗,结果这几头猪治好了,几天后又有猪发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以猪群作为判断疾病的对象,以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性能指标作为判断猪群是否得病的依据。
误区六
: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有些养殖户误认为用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盲目加大用药量,这样不仅容易使猪发生药物中毒,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误区七:
消毒方面的误区。有的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认为未发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或已经消毒,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或消毒前不对环境进行彻底清除;或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或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剂。
误区八:
驱虫的误区。没有重视母猪驱虫,母猪驱虫尤其是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的传播;在驱虫药的剂量上,总认为一次大剂量比小剂量长时间添加要好。
误区九
:疫苗打得越多越好。有些养殖户认为猪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就是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抗病毒和其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疾病变成了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