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人杨林柏(约恩·林贝尔),8年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将丹麦的
养猪技术
带到中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猪倌”。
56岁的杨林柏是连云港丹育种猪技术有限公司及连云港北欧农庄生猪养殖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来中国之前,他供职于丹麦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已有30多年养猪经验。
2012年,杨林柏被公司派到中国,负责养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当时,他仅考虑了不到5天,就决定到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养猪。
“灌云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猪场远离污染物,有助于控制猪肉品质。而且,这里还临近中国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便于销售。”杨林柏说。
决定到中国“试试水”的想法,使杨林柏把丹麦养殖模式完整引入中国,并获得了成功。
为养出高品质的猪,杨林柏始终坚持严格的
生物安全
标准。进入猪舍的人,必须先沐浴、更衣。如何清洁、如何转运出栏猪、如何防治猪瘟,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细致的操作流程。
杨林柏在猪场查看生产情况。受访者供图
对于猪粪这一猪场zui大的污染物,杨林柏决定投入资金进行设备建设。经过环保处理后,猪粪还能为周边的农田提供有机肥。
目前,北欧农庄已建成四座现代化猪场,年出栏育肥猪42万头,成为中国诸多知名肉制品厂家的用料基地。
近年来,中国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同样让杨林柏印象深刻。“我所在的县城,更多工厂增设了环保设施。如今,天更蓝、水更绿了。污染源少了,猪肉的品质、价格自然就高了。”他说。
工作中,杨林柏非常乐意倾听中国员工的想法。在他看来,中国员工好学上进,有责任感,遇到问题总是一起想办法解决,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中国员工对杨林柏也很满意。“他为人热情又亲和,没有一点老板架子,给我们的福利很好。”公司员工掌冬晴说。
通过养猪,杨林柏还在中国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杨林柏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是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认识的,他介绍了丹麦养猪场科学的管理、现代化的技术,以及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我很有启发。平时我们也会经常交流一些养猪问题。”江苏国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国明说。
8年来,杨林柏先后到中国多地考察了10多个现代化养猪场,中国大型猪场日益现代化、技术化、绿色化,让他觉得在中国养猪前景可期。“中国人口多,猪肉需求大,而且年轻一代更愿意消费高品质猪肉,是丹麦养猪企业的机遇。”他说。
杨林柏每年在中国的时间长达11个月。如今,他不仅养猪得心应手,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灌云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日常生活中,杨林柏除了不能用中文对话,衣食住行都很中国化。因为喜欢吃中国菜,下班后,他经常和中国妻子一起买菜、做饭。“我去过中国几十个城市,每座城市都有独特魅力。zui喜欢西安,很有历史感。”他说。
日益优良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定了杨林柏扎根中国的决心。新华社记者 陆华东 摄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杨林柏的猪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疫情使我们猪场的正常生产推后了3个月。一方面,我们无法请专家到隔离场验收,另一方面,从英国引进新一批种猪也面临兽检不能及时进行、包机难以协调等问题。”他说。
了解到猪场的实际困难后,当地农业、公安、海关等多部门积极协调、联动配合,zui终在6月底促成了700头种猪的引进工作,使猪场顺利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杨林柏一直留在中国。“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高效、有序。当地出入境的警官、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主动跟我联系,告诉我如何防疫,让我觉得留在中国很安全。”杨林柏说,未来他将继续推动丹麦和中国在养猪甚至更多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