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秋日,轻柔的秋风轻抚过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杉木与毛竹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波涛汹涌的绿色海洋,层层叠叠,荡漾着生命的律动。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方,拥有广袤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是福建省首个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县份。畜禽产业作为武平县八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生猪年存栏量达到25万余头,是生猪调出大县。
在武平县城厢镇长居村低碳全循环养殖示范点项目(以下简称示范点)现场,福建省蓝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启斌,向前来考察交流的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介绍示范点的特点及优势,并对大家提出的运行模式、技术细节、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武平县也一度面临畜禽粪污治理难题。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以25万头生猪年存栏量作为基数,每头猪每日平均产生的10公斤粪污作为系数,计算得出,每日将产生2500吨粪污,每年将产生90万吨的粪污。若养殖污染防治落实不彻底,资源化利用不规范,环境监管工作不到位,将会对全县主要流域、小流域水质提优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武平县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禽产业良性发展的“双赢”,武平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精神,重拳整治生猪养殖污染顽疾。根据武平县委、县政府关于“碳资源全循环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工作安排,武平县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生猪养殖粪污治理试点工作,由福建省蓝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刘启斌介绍,示范点采用蓝碳“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即在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过程中,通过专利菌和专用设备,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把猪粪污里的碳和氮全部锁定在液态菌肥中,抑制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实现了全程碳减排和全程消解污泥,还具备自动除臭和自动灭蚊蝇功能,并确保出水达到标准排放,同时还生产出高质量的液态菌肥和复合酶,实现无人值守全智能化管理。
目前,示范点生产的液态菌肥和微生物菌剂已经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威报告,出水达标(最新尾水数据为:COD161mg/L、氨氮6.21mg/L、总磷0.295mg/L),并符合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最新出台的“猪十条”排放标准。
武平县生态环境局表示,眼下,示范点正积极推进配肥站建设、类景点打造、茶山液肥试验和土壤改良试验等工作。示范点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武平县畜禽粪污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预防水污染和保障水安全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点探索出了‘三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武平模式’。”刘启斌说,与传统生化治理工艺相比,蓝碳“生态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可节省用地50%以上、前期投入可节省20%—60%、运维成本节省20%—60%,且污水量越大,投资成本、每吨水运维成本优势越明显。
蓝碳“生态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既能大幅降低粪污处置和运营成本,又能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养殖户收益,实现减污降碳增效,蓝碳“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名声在外,受到生猪养殖企业的青睐。前不久,武平生态环境局组织辖区内年出栏15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前往示范点参观学习,大家对蓝碳“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养殖场当场报名,决心采用这一工艺对原有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助推养殖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蓝碳“全循环碳减排”新工艺的护航下,武平县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成果不断巩固,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逐步推进,生态优势持续彰显,吸引了各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有效带动三产,加快推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黄建华 巫望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