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中国第二大养猪企业牧原股份的市值首次超过“老大”温氏股份,晋级农牧行业第一股。
此后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截至3月13日收盘,牧原的市值达2703亿元(曾一度超过3000亿元),较温氏的1710亿元高出近千亿。
而论销量和营收,温氏仍遥遥领先——2019年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851.66万头、销售肉鸡9.25亿只,实现营业总收入732.28亿元。业务相对单一的牧原则销售生猪(含商品猪、仔猪和种猪)1025.33万头,实现营业收入202.21亿元。
是什么让牧原这种重资产的自繁自养模式受到投资者的特别青睐?该公司又有何市值管理心得?
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就此回应《牧食记》称,公司没有专门做市值管理,其主要竞争优势是拥有一条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等环节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虽然是重资产,但一体化产业链使公司能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智能养猪
根据牧原股份日前发布的2019年报,其营业收入同比上升了51%,净利润则增长近11倍至逾61亿元。
对于业绩的大幅增长,牧原归因为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全行业普遍受益的
生猪价格
持续上涨,二是自身智能化、标准化管理的提升。
该公司指出,其去年继续提升
生物安全
硬件基础设施改造,强化物品、人员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实行智能化养猪管理,有效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提高了公司生产成绩,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养猪。
据介绍,牧原通过研发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为猪群提供了高洁净生长环境,提高猪群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
猪病
预测模型,可实现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养殖过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并对部分猪病进行提前预警,辅助兽医进行远程诊断。
养猪装备的不断升级,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效率。在育肥阶段,牧原称其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根据猪舍条件),生产效率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其还称,截至2019年底,公司研发设计出的各类猪舍及相关养殖设备等共获得百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及发明专利。
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亦为牧原实施标准化的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如在场区布局方面,其实行“大区域、小单元”的布局,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的侵入;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公司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牧原强调,在公司生产经营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疫情。
多家证券投资分析机构指出,牧原成本管控得力,优势明显。如方正证券测算牧原2019年的肥猪完全成本约为13.5元/公斤,头均利润约580元,且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其成本开始下行,其中四季度约为13.45元/公斤,环比三季度下降4.9%,远远领先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随着后期公司的产能逐步释放,预计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牧原在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中亦透露,如果生产按照计划正常进行,剔除产能利用率对三项费用的影响,公司2020年底生产口径的养殖成本可以下降到2016、2017年水平,即生产成本降到11元/公斤以下。
二元育种
前期
非洲猪瘟
的肆虐让种猪产能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多数企业都在加大三元母猪留种,牧原则采用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据介绍,轮回二元俗称二元回交,该公司在2002年就已开始相关的选育和研究,当时的出发点是缓解公司在快速扩群时,由于种
猪价
格比较高所带来的资金压力。经过多年的技术摸索,从父母代到商品代,公司采用长白公猪做回交,而不使用杜洛克公猪进行杂交。
通过多年来对种群不断进行选育,保证留下的种群既具有种猪的生产性能,又有商品猪的生长性能,从而确保公司在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时,有足够的商品猪可以随时选留为后备,补充到能繁母猪群中。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告诉《牧食记》,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与传统金字塔育种结构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效率上,并且还兼顾了发展的可能性。
牧原不仅现在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还坚持以鲜肉消费的终端市场需求为育种方向,采用开放式核心群选育方法,持续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使公司成为国内规模和技术领先的育种企业。
董秘秦军即曾透露,由于公司后备母猪的选留标准一直未发生变化,牧原的PSY保持在24左右。
截至2019年12月底,牧原能繁母猪存栏为128万头,后备母猪存栏约72万头。到了今年2月底,这两个指标已分别增至154万头和74万头。其预计2020年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可较2019年底提高一倍。
牧原亦在加大育肥猪场建设。其去年延续之前的发展策略,继续在适宜发展“牧原模式”的区域成立子公司,同时抓住部分南方省份引进大型养殖企业保障本地生猪供应的契机,开始在南方省份(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等)布局养殖产能。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38个,分布在18个省区,其中其河南大本营的出栏占比在50%左右。
据秦军介绍,截至2020年1月,公司新建成的育肥产能在2700万头左右,生猪存栏超过1000万头,已经完成流转的土地储备亦有2000多万头。“公司目前储备的土地可以满足未来1-2年的建设,并且土地流转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他指出。
牧原2019年的生猪出栏同比下降了6.88%,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88%,公司认为未来提高市场占有空间潜力较大。2020年,其计划出栏生猪1750-2000万头。
招商证券指出,牧原的扩张速度正前所未有,特别在去年四季度北方疫情复发严重的情况下,留种力度未见减缓,充分体现公司实力。同时公司预计2020年底能繁母猪存栏大概率超过260万头,意味着2021年的生猪出栏量预期可上调至4000-5000万头级别。
中信证券亦认为,种猪优势和成本优势形成了牧原长期成长的护城河,该公司有望弯道超车成为我国第一大猪企,2024年市占率或可提升至10%-15%。
生猪屠宰
2019年也是牧原发力生猪屠宰的关键一年。其在年报中称,随着公司生猪养殖产能的持续扩大,部分产能集中的区域出现产业规模聚集效应,同时为顺应未来由“调猪”转向“调肉”的行业趋势,公司去年分别在河南省内乡县、正阳县、商水县启动3个屠宰场项目,设计产能总计为600万头。
这还不包括早在2008年其与龙大肉食成立的生猪屠宰企业——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亦位于其总部所在的内乡县,由龙大控股60%。龙大牧原去年兴建了新的5000吨冷藏库及附属设施,生猪日屠宰量由3000头提升至4500头,年屠宰量可达150万头以上。
虽然年初的新冠疫情对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牧原的三个新屠宰场仍有望在今年的6月份至年底期间陆续投产。
就在3月13日,牧原又宣布将在内蒙通辽、辽宁铁岭和吉林通榆建设三个肉食孙公司,拟定注册资本均为2亿元,意味着其生猪屠宰业务继河南本土之后,将全力挺进东北。
据了解,牧原屠宰业务初期以销售白条猪为主,大型的一级批发市场是主要的销售渠道。对于后期的精分割及渠道品牌,公司目前还处于筹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