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公布zui新存栏数据,2019年1月,我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均大幅下降,并且创出10多年来zui大跌幅。这意味着19年生猪供应将大幅缩减,从而极大地影响2019年的生猪价格。
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能去化剧烈
据农业部zui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3.56%,同比降14.75%;生猪存栏环比降5.7%,同比降12.62%,创出10多年来zui大跌幅。全国生猪存栏量自13年12月同比连续62个月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则是从2013年9月份起同比连续65个月下降。据数据计算,2019年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约2861万头,生猪存栏约36399万头。
而据全国某大型豆粕加工企业的豆粕销售量显示,18年11~12月和19年1月均同比下滑12%左右,按照猪料中豆粕使用量在所有饲料中占比约为50%(其余是禽料和水产料、反刍料)来计算,截止目前,全国的生猪总存栏量已经减少了24%,远高于市场所普遍认为的10~15%。甚至据某专业机构调研显示,部分地区产能去化幅度高达50%。
生猪产能快速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养殖利润较低。而更重要的是非洲猪瘟的发生加速了产能去化。在疫苗出现之前,非洲猪瘟将持续存在,预计接下来的较长时间内生猪存栏依然会呈下降态势。
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特征。17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速从-3%持续下降至19年1月的12.62%,反映生猪存栏量在加速去化,而19年1月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同比更是跌至14.75%,快要接近前一个周期的低点。
因此在生猪存栏量屡创新低和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19年猪价将大概率回升。但是上涨幅度有多大呢?生猪价格的上涨需要供给和需求相互配合,接下来看下需求端。
供应减幅超过需求减幅,猪价反弹有望
近年来猪肉消费量呈递减趋势,从14年顶峰时期的5719万吨下降至16年的5498万吨,降幅达到3.87%。同时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自2014年达到41.81公斤的历史高点后,掉头向下,已连续四年回落。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人口在2013年达到顶点,之后4年持续下降,2017年降幅加速。从绝对数量看,2017年15-64岁人口总量为10.01亿人,按此趋势,2018年预计要下降到10亿以下。
而与消费人群数量相比,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城镇化对猪肉消费的提振作用已经严重弱化。自2013年起城乡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之差已经不足1公斤/人。城镇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自2002年之后,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徘徊在20公斤/人的水平,并且近年还有小幅下降趋势。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习惯逐渐改变,猪肉在一些家庭日常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正在下降。1996年以前,在城镇居民中,猪肉在肉类家庭消费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在农村居民中,这一比重为85%以上。
之后随着居民收入的上升,居民肉类或者动物蛋白来源更趋多样化,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下降。2016年城镇居民降至58.5%,农村居民降至65.31%。而19年受疫情影响,预计猪肉消费比重还会继续下降。
但是在供应缩减幅度大大超过需求缩减幅度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生猪价格有重回2016年巅峰的可能,局地高价或再次突破20元/公斤。数据监测2016年全国生猪均价为18.5元/公斤。根据非洲猪瘟首发时间以及产能去化程度推算,局地猪价回弹将在3-4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