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zui大的资源就是散户。
非洲猪瘟肆虐,猪场无论大小皆难逃一劫。由于尚无有效的疫苗问世,非洲猪瘟的防控除了强调生物安全、管理好像别无他法,然而百密一疏,一个细节不到位就可能被病毒钻了空子,满盘皆输。
非洲猪瘟在加速恶化,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危机。行业人士如惊弓之鸟,前几年轰轰烈烈的扩张之势也不得不停了下来……我们发现,行业里心思都在转,一个声音冒了起来,那就是“在中国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zui大程度分散了疫病和环保的风险,是zui适合中国国情的养殖模式。”
何解?
非瘟疫情目前的现状——猪场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1)大猪场每天都要卖猪,和外界接触的频率高,风险暴露大。单体规模小的家庭农场可以做到全进全出,小猪一次性补栏,5个月育肥期结束后,肥猪一次性出栏,和外界接触少,风险暴露小。
(2)一个猪场只要有一头猪染上,其他猪很难保全。即使把这头猪及周边的猪都灭掉,由于场内还有其他健康的猪只,消毒工作很难彻底,病毒仍可能存活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并通过老鼠蚊虫等污染场内其他的猪,zui后整个猪场全军覆没,所以猪场规模越大风险敞口越大。
养猪业亟待建立新的风险防范体系,散户进行低风险的育肥生产
河南省某畜牧集团的负责人李文献认为,非洲猪瘟对于散户来说,机遇大于风险。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密度高、防控条件低。因为防控“非瘟”尚无有效疫苗,使得病毒所到之处几乎都造成50%以上的产能减少。从当前的处理情况看,规模化大场发病给政府带来的管理风险远大于小场。
目前看,“非洲猪瘟”对于散户来说,机会大于风险。因为散户生产周期短,只需4-6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周期,完全可以做到封闭养殖,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做到“全进全出”和完全封闭养殖,发病的概率就很小。有调查发现,目前养猪优势区壮年劳动力养猪经验在10年以上的散户,大多都掌握了养猪技术,能够有效防控疫病,有的散户已经达到15年未发生任何疫情。
李文献的建议是,养猪业亟待建立新的风险防范体系:资源重组,降低一体化规模化养殖风险,建立公司化生物安全体系。在技术操作上,打造“集团化公司进行高风险仔猪生产,散户进行低风险的育肥生产”的新型产业结构。在组织生产上,在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模式上完善农户的生物安全标准,形成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流通环节上,把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宰屠加工三个环节在区域内(以县为单位)整合到一个公司体系中运营,降低环节间的无序性,实现区域内无疫情的目标,而政府只要控制好猪肉上市检疫即可。
养猪业zui大的资源就是散户。目前我国养猪业的主体依旧是小农户,这支力量亟待被纳入产业政策扶持体系之中,小农户的整体经营水平亟需通过产业链提档升级。
现在大家都在反思过去的扩张过于激进,忽视了生物安全的风险和适度规模的重要性。在中国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zui大程度分散了疫病和环保的风险,是zui适合中国国情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