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设备、器械、耗材生产基地养殖场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养殖新未来!
24小时咨询热线:13223147888
养殖资讯
  • 近阶段生猪市场存在供需双向利空影响
  • 猪价仍有偏弱下跌调整压力 但市场底部支撑逐步增强
  • 短时市场基本面利空较多 猪价或保持弱势低位磨底走势
  • 消费回升力度有限 养殖端认价卖猪较积极
  • 目前市场缺乏实质利好支撑 整体猪价上涨幅度受限
  • 定增募资超19亿!京基智农在生猪养殖领域进一步深化与扩张
  • 农业农村部:11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05元/公斤 比昨天下降0.6%
  • 国家统计局:2024年11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2.3%
  • 新希望扭亏乏力 冷链融资总额近9亿
  • 10月第5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 神农集团降本增效持续发力 2025年继续守护“降本王”荣誉
  • 10月业绩大爆发!正邦科技养猪复产工作持续跟进
  • 新希望面对现实 不要豪气要踏实
  • 神农集团稳步扩张产能 南部地区布局养猪场
  • 头部猪企10月盈利仍可观,行业将步入“成本比拼”关键期
  • 常德动物检疫产品B证实现电子化
  • 生态土猪“云认养”走出全链致富路
  • 常德市召开畜禽产品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
  • 涨涨涨!猪苗价格翻倍上涨!震惊!
  • 猪价降温,上市猪企销售出现波动
  • 农业农村部就修改和废止《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等17部规章的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专家献计献策 支持养猪产业 ——山西省生猪产业振兴研讨会综述
  • 山西省生猪产业振兴(阳曲)研讨会举办
  • 新加坡恢复从我国湖南省进口猪肉及猪肉产品
  • 综合年产值15亿元 奉节签约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项目
  • 福建武平县打造低碳全循环养殖粪污治理新模式
  • 猪企三季报纷纷报喜,后市走势如何?机构这样说
  • 生猪产业三大关键技术将在大邑示范落地
  • 梅州市近20年来首次获得供港活大猪出口配额
  • 央媒看太原丨央视报道太原肉类供应货足价稳
  • 您的位置: 养殖资讯
    首页 > 养殖资讯 >

    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之育种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以猪为唯一感染对象的一种急性、热性的高致死率传染病,人畜不共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自2018年8月3日沈阳确诊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到2019年4月19日海南省万宁市和儋州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我国除澳门、台湾地区以外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有疫情报告,可以说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蔓延态势依然严峻。非洲猪瘟疫情给生猪养殖户/场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和恐慌情绪的同时也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生猪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此外,非洲猪瘟对国内后期生猪供应、猪肉市场以及对中国种猪遗传品种改良进程都造成了巨大冲击与危害,并进一步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分析非洲猪瘟防控以及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非洲猪瘟疫情介绍
     

    1.1非洲猪瘟病毒介绍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病毒能够使任何种类、任何年龄段的家猪、疣猪和野猪致病。其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结构,有囊膜。其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1.2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速度与途径  

    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1957年非洲猪瘟病毒第一次从非洲传到欧洲,并于1971年从欧洲传入南美洲、拉丁美洲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非洲猪瘟不仅在非洲再次发生大规模的传播,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球不断迅速传播,并于2007年从东非传入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且在俄罗斯南部地区迅速扩散。  

    非洲猪瘟病毒在东欧和中欧传播过程中大都在野猪群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相对可控,主要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高致死率和较低传染性(主要依靠接触传播)的特点。  

    然而非洲猪瘟病毒在中国境内表现的传播速度快和危害巨大的特点与中国猪群基数大(中国养猪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场分布密集(中国生猪主要分布在土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1/3比例的中东部地区)、泔水喂猪(育肥猪采用泔水喂养的低成本、低生物安全水平的养殖模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猪难以被及时检测(有可能使得疫区内其他尚未被发现的感染生猪流出疫区)以及生猪极其频繁的远距离调运(如远距离引种和贩卖仔猪及商品猪)有关。  

    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强,可以在感染猪分泌物和环境污染物中长期存活,并可以通过感染猪的肉制品、血液、粪便、尿液和唾液以及软蜱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如调运感染生猪及其产品以及人员和车辆带毒流通是非洲猪瘟病毒扩散的主要原因。  

    生猪(包括仔猪)调运过程中,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猪不仅能通过血液、唾液、粪便、尿液等将病毒传染给同一运输车辆的其他生猪,而且因调运管理不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还能通过掉落在运输途中的排泄物(粪便、尿液)向运输沿线的临近地区扩散蔓延。  

    相比活猪调运管制,冷冻猪肉的储存和运输销售以及猪肉产品(香肠)和人员、车辆流通等调运管制相对宽松。国内一些从事生猪调运的货主和司机在非洲猪瘟疫情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依然顶风作案,不按照规定调运生猪,生猪运输车辆不按规定线路行驶,引发了几起严重事件,同时,多个品牌速冻食品产品均被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  

    国际案例显示也是如此,比如1971年来自西班牙的贸易运输使非洲猪瘟病毒传入古巴,2007年由东非经航的航运废物将非洲猪瘟病毒传入高加索地区。非洲猪瘟病毒不仅可在蜱与蜱之间通过卵或交配方式传播,而且可通过叮咬的方式造成猪与软蜱交叉循环感染。我国气候比较温暖的区域通过软蜱(我国拥有120多个品种的蜱)与家猪之间循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将是未来面对的又一挑战。  

    2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2.1非洲猪瘟疫情对后期生猪供应和猪肉市场的影响  

    2018年8月份国内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布后,非洲猪瘟疫情几乎呈现密集爆发的形式蔓延开来,几乎席卷了中国东北三省、华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地区等养殖密集区。  

    从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到在全国范围快速蔓延的情况来看,这其中有疫情爆发之初政府主管部门、部分专家学者及养殖户/场对非洲猪瘟疫情危害的认识不足,到疫情迅速蔓延之后的措手不及和恐慌。  

    政府层面出现了从zui初的“疫区禁运”和“疫点3公里内扑杀”到“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再到“经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后,可在本省范围内调运,疫区所在县以外的种猪、商品仔猪经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后,可调出本省”和“非洲猪瘟3公里疫区内猪场检测阴性可不扑杀”等政策性变迁。  

    养殖场层面出现了由zui初疫情集中报告发生于中小散养户到大型养殖集团和跨国养殖公司猪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变化。  

    政府制定的禁运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势头,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个各省市生猪存栏不均衡的养猪大国来说,必将出现各省市之间生猪价格的居高不下和低迷不振,这种巨大的价差也催生了大量生猪商贩跨区域非法偷运、私运生猪及猪肉制品的行为,从而助推了疫情的扩散。  

    非洲猪瘟疫情从中、小散养猪户/场频发到大型养殖场/集团以及跨国种猪公司养殖场爆发疫情,导致了国内从商品猪到母猪尤其是种猪群体的大量损失,进而动摇整个生猪养殖链的根本。  

    此外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恐慌情绪加之越来越紧的环保政策也加速了许多中小散养户的退出,而不断有大型规模养殖场爆发疫情,也使大型养殖集团的扩张计划愈加谨慎,同时大量母猪和种猪群的损失对后期生猪产能恢复和商品猪供应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生猪饲养的风险收益比并不理想,在确实有效的非洲猪瘟病毒疫苗出现之前,养猪从业人员的补栏和复养积极性并不高,这因素都会影响后期猪肉市场的供应。  

    2.2非洲猪瘟疫情对种猪育种改良进程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种猪和商品猪的遗传改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通过引入外来生猪遗传资源对我国养猪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左右,然而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使得引进国外优质活体种猪的计划被搁浅。  

    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种猪遗传改良的既定模式和改良进程,对中国种猪遗传改良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种猪调运和转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极大风险也限制了国内优质种源的交流和普及。  

    在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下,业内普遍采用封群管理,减少引种或不引种,短期内可能影响不明显,但是时间稍长就会出现种群内近交系数上升,种质退化严重,全群生产性能下降的风险。  

    非洲猪瘟疫情可以说是继蓝耳病之后对养猪业的又一次考验和重塑,而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又明显超过蓝耳病。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安全可靠的疫苗和预防用药,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将很难在短期内彻底净化和根除已经成为共识,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必须要有长期、持久的心理准备,并能够长期坚决坚持落地执行非瘟防控的全面措施。  

    2.3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及连锁效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非洲猪瘟可能导致中国生猪库存下降近20%,而业内不少分析师预测,非洲猪瘟可能让中国生猪库存下降30%。同时猪肉加工业以及猪饲料生产和销售出现局部大幅收缩等间接证据支持了这一结论。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与生猪养殖关联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其上下游产业链总体产值将明显缩水,一些企业及从业人员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受非洲猪瘟影响,预计2019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将创历史新高。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将助推美国和欧盟的猪肉价格上涨。非洲猪瘟导致的生猪库存下降将导致饲料谷物,特别是大豆的需求出现下降(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约一半用于喂养猪群)。  

    生猪出栏数量的下降,将促使牛羊类肉制品以及家禽类肉制品出现增长,尤其是价格较低的禽类肉制品产量的增加。  

    3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对策
     

    本文简要介绍了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影响,进而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特点和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产业的不利影响从政府层面和养殖场自身以及针对非洲猪瘟疫情阴霾笼罩下猪场育种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3.1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强制落实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  

    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严峻形势,政府应建立全面的监测预防系统,完善生猪及猪肉可追溯体系,高度监测疫情动态,及时下达通知文件。《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全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案(2019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全国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分区防控策略,全国将被划分为北部区、西北区、东部区、中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推进区域内动物重大疫病联防联控,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分区防控还能够有效缓解生猪产区和销区的矛盾,同时可有效管理本地区的猪肉及猪肉产区的流通问题,减少猪肉及猪肉流通造成的疫情扩散。通过区域内产销互补和优化区域内生猪养殖屠宰布局,保障生猪及产品稳定供应。  

    意见稿中更是提出了“三鼓励”和“两加强”的举措,即鼓励资源约束区恢复一定高效环保型产能、鼓励南方和大中城市周边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养殖企业、鼓励集团养殖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加强屠宰产能布局调整。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基层防疫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防疫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加大基层队伍对动物及产品调运监管力度,加强对疫病传播关键环节的管理。  

    zui后政府要对疫苗研制及相关防疫物资储备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鼓励专门的科研院所开展疫苗研制及相关预警的研究,提高检测非洲猪瘟的技术水平,加大支持研制非洲猪瘟疫苗的力度。  

    3.2猪场自身应主动改变思路迎接挑战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猪场自身应该积极主动改变经营管理思路和策略,应更好的协调好成本控制、疫情防控和高效生产的关系,这将使生猪养殖环节出现一系列的变革与升级。  

    首先猪场生物安全意识和疫病防控措施空前加强。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由于其无确实有效的疫苗和药物预防和治疗,且高致死率和传播途径多样性以及一旦发生疫情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等情况,致使养殖场管理者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疫病防控措施显著加强。  

    如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对不得不入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彻底隔离与消毒,加强蚊蝇、鼠患控制,做好猪群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水平。同时坚决不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切断饲养过程中一切可能的疫情传播途径,积极配合兽医人员做好每日疫病排查工作。  

    其次养殖模式出现改变。非洲猪瘟疫情以后许多养殖场普遍采用封群及分散养殖,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如坚持猪场封群管理,减少或避免引进活体猪;坚持适度规模和降低养殖密度;坚持两点式或三点式饲养模式。  

    zui后加大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投入与人员管理。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关键在于能够长期坚决坚持落地执行,及时发现和消灭安全隐患。猪场构建全面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所需的硬件设施设备必须全部到位,同时对于猪场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的加强和生物安全知识要点的培训也要落实。  

    3.3非疫区优质猪冻精在我国非洲猪瘟影响下的生猪遗传改良中的作用  

    在全国非洲猪瘟疫情阴霾笼罩下,通过引进世界其他非疫区国家(如英国)核心育种群高生产性能公猪冷冻精液,可以建立有效的国内种猪育种场与国际高水平核心育种场间种猪的关联,从而使国内育种场加入国际大型种猪育种网络,快速提升国内种猪群的遗传进展,实现实质上的国际联合育种,并有可能实现估计育种值的跨群比较和排名。  

    进口国际高端核心育种群zui高育种级别公猪冷冻精液的全面推广和使用,可快速将优质性状基因注入并扩散到各育种群内,加速育种群种猪的遗传进展,并可与国际高端核心育种群建立和增强群体间遗传联系。
      
 

    英国作为从事种猪育种的老牌国家,其育种水平一直引领世界种猪育种的步伐。此外,进口的英国核心育种群公猪冷冻精液,经过中英双方官方兽医的双重严格检验,保证了每一管冷冻精液的生物安全。  

    进行生猪遗传改良,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要使猪场父母代种猪群生产性能(如母猪产子数、使用年限、泌乳性能等)以及商品代生猪群生产性能指标(如日增重、料肉比、肉质性能等)得以提高,从而为猪场管理者和所有者提供更高经济效益。
      
 

    提高生猪生产性能,固然受到猪群生长环境、管理水平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猪群自身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则从根本上决定了生猪的生产性能表现和生产潜能的发挥。
      
 

    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即是通过制定选育目标并逐代施加选择压从而逐代提高有利基因或增效基因(对数量性状而言)频率,实现生猪外在表现或生产性能向着人类预期的有利的方向改进。  

    英国DP公司通过60多年坚持不懈地采取一系列选种/育种组织措施,特别是扎实推进联合英国境内大量育种场参加的、涉及全国范围的种猪测定和联合育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生猪的遗传改良,也促使了核心群的有利基因和增效基因进入父母代母猪群和商品代猪群中,使得育种成果进一步级联放大,使得生猪生产者获益颇丰。   
 

    建议国内各个生猪核心育种场坚持“科学引入非疫区国际优秀公猪冷冻精液、制定和实施改良本场核心群种猪的育种方案并坚持封群管理”的选育方针。这样可以兼顾种猪群的非洲猪瘟疫情,降低引种成本和加速种群遗传改良等工作。从而,彻底摆脱了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长期高压态势对猪场生猪育种工作的尴尬窘境。  

    下附“英国DEERPARKPEDIGREEPIGS”公司介绍
     

    英国DP公司介绍
     

    英国DP公司是罗伯特先生于1958年创立的一个家族企业,该企业已经经营了60余年。1980年罗伯特先生与其两个儿子安德鲁和欧奈杰在爱尔兰共同创建了第一个私人的猪人工授精中心。  

    1982年成功冷冻和解冻了种猪精液。DP冻精技术由DP公司专家团队始创,并经过了37年的发展,使用独一无二的大细管,为鲜精在冷冻过程中和使用前的储藏过程中提供更多保护和便利。  

    罗伯特先生于1990年获得欧洲农业GM奖,以表彰其种猪遗传改良方面业所做的突出贡献,并于1990~2000年担任英国种猪协会会长。1996年罗伯特先生获得英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2003年DP公司赢得MC信托奖,以表彰其在猪冻精人工授精方面所做的工作。2012年DP公司现任CEO欧奈杰先生成为英国种猪协会历史上zui年青的理事。  

    2014年,罗伯特成为唯一受邀参加过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巴西、津巴布韦、肯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的历届畜牧业展的国际评委,并于同年DP公司获得英国zui佳种猪群称号。DP公司是英国皇家稀有品种幸存基金会唯一指定基因储存库,并被英国猪业协会认证为英联邦基因库专用冷冻中心。  

    目前DP公司在英国拥有三个独立的的种猪育种场和一个猪人工授精中心。以DP公司为代表的英国种猪企业联合组织内部拥有大白、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中白、波克夏、威尔士、汤姆沃斯、大黑等数十个品种的优良种猪及其鲜精与冻精。目前DP公司在英国猪业协会注册,并拥有详细系谱的公、母种猪有1000多头,DP公司种猪、鲜精及冻精畅销世界各地。  

    由于育种程序需要,DP公司顶级优良核心种猪群不能出售,同时受鲜精的保存及运输要求所限,很难远距离输送顶级优良遗传性能的公猪鲜精,而冻精技术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DP公司拥有世界上独家先进的大细管精液冷冻技术和独有的稀释液,并选用猪群中zui优质的适合制作冻精的公猪精液进行冷冻,从而确保其冻精解冻后具有更高的活力,大大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冻精具有储存时间长、便于远距离运输、质量稳定、无特定病原污染减少疫病传播,并且解冻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无需昂贵的配套仪器和设备等。通过冻精手段可以让顶级优质的公猪精液运送到世界各地,同时,使用冻精是进行同步育种zui经济有效的方法。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苏经理:13223147888

    技术支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