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
自2018年8月份以来,国内开始频发非洲猪瘟疫情,猪瘟所发地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疫情已超百起,捕杀量进入百万头级别,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广东作为传统生猪养殖大省,近几年经过环保整治,畜禽养殖厂由珠三角向内陆迁移,其中清远、肇庆、阳江、茂名一带成为主要发展区域。在此背景下,我们于2019年3月17日至3月21日对广东珠三角和粤西地区进行调研,重点考察非洲猪瘟疫情对广东地区养殖和饲料行业的影响,探究粕类市场后期价格走势。
二、主要结论
(一)下游养殖
1. 存栏情况:年前广东地区非瘟疫情影响不大,但年后疫情呈现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扩散趋势。目前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影响较大,粤西地区影响相对较小。经过此次调研走访,我们认为广东地区生猪存栏整体下降约20%,与北方地区相比存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造成生猪存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养殖厂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造成该厂及周边养殖厂疑似病猪的直接扑杀或淘汰;另一方面是养殖户由于担心后期疫情不可控,在年前集中出栏后,选择观望或者放缓补栏节奏,造成当前生猪存栏处于较低水平。
2. 补栏心态:目前广东地区猪价在7.3-7.5元/斤左右,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成本约6.2元/斤,自繁自养利润可观。近期仔猪价格大涨,当前市场报价约700元/头,实际成交在630元左右,仔猪育肥的利润空间并不大。调研了解到,目前规模厂补栏心态比较平稳,更关注后期的养殖风险,因此不敢进行大规模补栏,而且之前扩产能的计划也会有所放缓。中小散户受养殖利润驱动,补栏积极性更高,但由于目前广东省内地级市之间禁止跨市调运生猪,再加上非洲猪瘟感染对象主要是母猪,所以目前中小散户补栏主要以仔猪育肥为主。当地大型的养殖和饲料集团认为,当前广东地区生猪存栏下降幅度并未见底,二季度存栏水平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而下半年存栏水平才可能会逐渐恢复。
3. 替代需求:猪肉供应的减少对禽类需求有一定带动作用,但近几年受环保政策影响,沿海地区养殖产能淘汰较快,尤其是禽类养殖更多向西南等内陆地区转移,因此广东地区禽类养殖规模扩大的空间不大。而水产市场在经历17、18年连续两年的高利润后,当前存塘鱼较多,养殖利润明显下降,市场对今年投苗预期并不乐观。
(二)饲料需求
1. 饲料销量:今年一季度,不同类型的饲料企业猪料销量下滑程度不同,降幅区间在10%-50%左右。受疫情影响,之前使用自配料的养殖户部分转向全价料。目前广东市场对后期猪料需求仍然较为悲观。禽料方面,一季度广东地区禽料销量增加10%,后期禽料表现预计仍将保持乐观,但受制于环保政策,沿海地区禽料增长空间有限。水产料方面,目前水产需求尚未启动,今年沿海地区天气条件一般,同时养殖利润不好,导致后期投苗启动或偏晚,具体需求表现需等待后期气温升高后进一步验证。
2. 配方调整:目前广东地区豆粕(2557, 2.00, 0.08%)现货价格约2500元/吨,菜粕现货价格约2150元/吨,豆菜粕价差350元/吨。按照当前价差计算,豆粕在蛋白类的饲料原料中极具性价比,饲料企业普遍反映在各个品种的饲料配方中,豆粕的添加比例都已达到上限,尽可能去替代菜粕和其他杂粕。而菜粕由于价格过高,目前在猪料、禽料中都不会使用,水产料中会保持3%-5%左右的刚需,甚至有的大型饲料企业具备能力在水产料中也完全不添加菜粕。
3. 原料采购:从去年底到现在,饲料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一直保持低库存策略,对远月基差采购谨慎,基本以随用随买为主。目前广东地区饲料企业备货库存基本在14-20天左右,因为当前豆粕价格处于低位,所以目前饲料企业的备货周期相比前期稍有增加。但是企业普遍对后期市场持悲观预期,且目前华南地区蛋白原料供应充裕,二季度随着大豆(3359, -2.00, -0.06%)到港增加,豆粕供应压力或进一步体现,所以近期饲料企业预计仍将维持低库存状态。
调研日志
2019/3/18:
A企业
一共7个分厂,开工利用率达到8成,18年产饲料130万,50%猪料,20%水产料,30%鸭料,其中湛江生产猪料占总产的60%。近几年增长客观,13年年产饲料40万。中期规划200W吨,每年平均增加20%,玉米(1847, 7.00, 0.38%)每年需求70W吨,90%来源于东北。近两年政策问题高粱大麦用量少。2018年比2017年,猪料增长3%,鸭料持平,水产料增长40%。采购原料运输方式80%靠船运,玉米收购在东北有对接烘干塔,港口有人负责收购,还有临储拍卖等。猪料中玉米配比已经接近极限,60-65%,以前用高粱大麦的时候占比40%,豆粕20%,麸皮基本不用。今年2月份猪料环比下降3成,鸭料环比下降几个点;猪料同比下降1成,鸭料同比持平。对后市饲料需求看好,对比2月份禽料增加2-3成,猪料增1成。受豆粕和菜粕价差影响,现在鸭料中大量用豆粕取代菜粕,现今菜粕占比2-3%。珠三角地区散户养殖为主,受猪瘟影响,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倒闭,目前猪肉价格较高,大型企业补苗积极性较高,但考虑到风险太大,并且补苗困难,这对生猪补栏抑制很大,推测目前广东生猪存栏下降不到2成,养殖户中母猪占比不大。以前小散户自配猪料多,猪瘟出现后,考虑到自配不安全,这两年逐渐退出市场。库存方面,豆粕物理库存占一个星期到十多天,合同库存在20天。玉米物理加合同库存有一个月以上。考虑到南北港口库存较高,不担心供应的问题。随采随用为主,对市场持观望态度。A企业主要做中大猪料,鸭料玉米占比50%,另外加少许豌豆,葵粕占几个点。水产豆粕占比20%,受环保法影响,珠三角禽类养殖逐渐退出,鸭子养殖迁移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而湖北周边的水产对广东地区造成一定压力。
B企业
18年年产1000万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禽料40%多,水产30%多,猪料和其他料占百分之十几。水产料300多万吨吨排全国第一,主要是广东区域(占一半左右),其次是长江流域,再到山东等地。18年禽料增加zui明显,水产料逐渐在减少。18年饲料同比增加26%。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豆粕杂粕的价格,间接改变了饲料原料中杂粕和豆粕的占比,之前豆粕价高的时候引进大部分杂粕库存,现今还未用完,葵粕还有10万吨库存,玉米主要源自东北和进口。库存方面,物理库存控制在四五天,豆粕基差采购买到了5月份(未点价)。豆粕价格一直再跌,近期山东地区豆粕成交较好,反映出豆粕替代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饲料的销售优势,zui主要源自于配方,全国zui早做无菜粕鱼料,等菜粕这波库存消耗完毕,正式启用。生猪养殖100多万头,分布阳江、湖南、贵州、陕西。鸭料中豆粕占比15%,水产料豆粕占比35%,鸡料豆粕占比21-22%。销售渠道主要以经销商为主,zui终对接是农户养殖户,较为分散,经销商起作用是服务和承担风险。2022年扩增2000W吨,猪料不用DDGS,去年用1%,鸭料当中DDGS占9%,玉米占比65%;猪料玉米占比63%。鸭料同比去年一季度月增30%。猪苗价格涨得厉害,认为卖猪苗比卖育种猪靠谱。鸭料菜粕占比zui大15%,水产菜粕占比zui大30%,现在鸭料已经不用菜粕,水产料等菜粕库存消耗完。
C企业
企业在两广、两南、贵州和海南,除了云南没有猪场。18年广东猪饲料年产60W吨,教槽料为主,总销量排第一。在广东共7个场,茂名zui集中,存栏母猪1万头。自用饲料需求一年3W,主要是用于商品料,其中自用饲料用的更加精准。去年6月份教槽料开始下降,环保法导致小散户解散,需求量在萎缩。江苏,河南,安徽受猪瘟影响zui大,生猪存栏剩下10%左右。某些养殖企业饲料需求从五六千吨下降到几百吨。猪价上涨不会直接影响蛋白原料的需求。防止非洲猪瘟,尽可能减少饲料原料的种类。现在主要就是玉米豆粕为主,加少许氨基酸。预计19年销量下降不会超过10%,非瘟对综合性饲料企业影响很大,养殖户为了降低染上猪瘟风险,在购买饲料方面优先选择专业型做猪料的企业。认为南方地域优势病毒散发传播较慢,北方平原较多相对较快一些。今年饲料原料中豆粕占比19-20%,较去年增加1-2%;玉米占比67-70%,因为现在辅料用的少,去年麸皮占比6-8%,目前考虑非瘟暂时不用。用的玉米一定也要东北那边的烘干玉米,目的就是加一道工序降低风险。销售方式是直销,直接对接养殖户,经销商逐渐被市场环境淘汰。现在补苗困难,如阳江肇庆都只出不进,调不进来。很多养殖企业的商品母猪到了300斤,就留下作种猪了。华北上千头母猪场才三四个,广东广西正在蔓延之中。节后豆粕成交明显增加是过完春节后的一个正常补货情况。需求上整体是降低的。豆粕库存总共15天,没做远期库存,认为现在的行情不好,供应充足,随采随用。行情zui差的时候只有7-8天,16年底开始提出养猪,今年6月份扩建到1.2W头母猪。广西是全国唯一生猪存栏在增加的城市。很多大型企业都在广西养猪,加上地理优势和环保法管的松。认为广东生猪存栏减少在20%以上。猪料中豆粕占比成分较为稳定,不会跟其价格波动而改动,DDGS占比4-5%(中大猪料30-150KG)。
2019/3/19:
D企业
以养殖、饲料、食品加工一体的一条龙企业。在广东清远,黑龙江,河南等地共有8个分公司,以公司加农户加标准化模式运营,肉鸡养殖为主,生猪养殖正在发展当中。一年肉鸡出栏3500万只左右,母鸡存栏七八十万。饲料自用不外销。肉鸡存栏每年保持8-10%的增幅,16、17、18连续三年禽类养殖盈利,其他同行企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市场日趋饱和,目前供大于求,黄鸡的市场逐渐萎靡,价格难以上涨。认为当地生猪存栏下降四成以上,主要是受非瘟和环保法强拆影响,但其影响并未能提振肉鸡的消费,考虑到黄鸡的消费水平偏中档,替代关系不是很明显。而白鸡的替代关系更直接一些。环保的真正目的是把散户规模化,之前广东本地养猪的散户占60%以上,非瘟过后直降30%以内,从辩证角度看待认为是自然法则帮助国家清理市场。散户退出市场后被大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大型饲料企业都在养殖终端延伸,从以前卖给散户到现在自己内部养殖消化。认为今后的养殖企业会越来越难,以前是养猪才有钱,现在是有钱才养猪。D企业的种猪基地分布在贵州和重庆,生猪存栏量在2万头左右,对未来的猪市充满信心,日前种猪基地正在扩建当中。养猪的核心利润技术就是猪苗和饲料,未来两三年中国的散户将会完全退出市场。鸡料的原料配比灵活性高,完全是根据原料的价格来调整,豆粕zui多能占20-30%,玉米zui多能占60-70%。库存方面,豆粕和玉米维持在一周左右。
E企业
以做玉米和豆粕贸易为主的一家企业,受环保法影响,客户群体从散户转到饲料企业。全国玉米一个月贸易量6万吨,豆粕一个月贸易量10万吨。自非瘟以来,年后广东疫情更加严峻,从饲料门店角度出发,年后饲料销量下降70%左右,其中环保占10-20%,非瘟占40-50%,自配料转型占10%。下游需求终端减少40-50%,2月份的环比数据降低20%,年后猪价一波上涨导致出栏量增加,但是现在养殖户对补栏的积极性并不高,考虑现在形势严峻加上养殖成本较高,真正能做到补栏的都是大集团。认为年后豆粕成交较好的原因是水产饲料需求不错加上节后企业库存急需补库导致的,还有就是豆粕和菜粕价差较低,一些鸭料原料菜粕逐渐被豆粕取代,增加了豆粕的需求。目前,除了水产行业对菜粕5%的刚性需求,其他企业菜粕都逐渐被替代。E企业一共3个猪场,生猪存栏2200头,虽然对未来猪市看好,但是考虑到风险和资金问题,保守观望,暂时不考虑扩建补栏问题。受工业革命影响,节后觉得广东人员流出较大,猪肉消费降低的厉害,而且禽类、鱼类的消费都没有明显的增长。行情不好,鸡料zui近也掉20%,鸭料略微增长,认为清明后水产行业起来。豆粕第一季度较去年跌20%,主要是养殖户转到饲料厂,猪料转到禽料。某家大型企业豆粕用量从1万2降到6000,从饲料原料需求看的出来目前受非瘟影响十分严峻。
2019/3/20:
F企业
一共4个分厂,主要分布在茂名,阳江。从事生猪,水产养殖和饲料两大板块,水产2万吨,十多个生猪养殖场,存栏量在3-4万头。由于规模在扩建和水产料增长迅猛,18年较17年饲料产量增加。其中猪料占比50%,水产料占比40%,禽料(鹅料)占比10%。水产量同比增加25%,猪料增加不是很明显。目前水产量较大,预计下次投苗推迟1-2个月,会根据市场的行情,决定饲料投放量。受非瘟影响,节后补栏积极性不高,今年第一季度猪饲料同比下降15%左右,母猪存栏下降15%。公司为了规避风险,逐渐淘汰劣质种猪。前期备货菜粕较多,现在水产料中菜粕占比10-20%,但豆粕和菜粕价差缩小,菜粕在水产料中逐渐不豆粕替代,理论上菜粕可以完全不加,水产料中豆粕占比在30-45%。饲料主要供粤西一带地区,水产料和禽料对接的养殖大户,猪料对接经销商。豆粕一个月消耗2000吨,由集团统一采购。猪料中豆粕占比zui高达25%,对未来豆粕和玉米市场看空,企业原料库存总共加一起15-20天。粤西一带生猪的存栏同比下降20-30%,饲料降价是由于需求减少和原料成本价格降低,但不会带动养殖户的购买积极性。鹅料主要用大米和水稻,来自东北和江西。认为非瘟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未来猪市看好,但现在时机未到,目前不考虑补栏。高温天气对猪瘟有一定抑制,传播疫情是靠猪贩子跨地区售卖带病毒的猪。粤西一带疫情处于扩散的过程,相对其他周边地区好一些,但未来生猪存栏会继续下降,当地小散户在发生猪瘟前占比60-70%,发生猪瘟后下降了10-20%,用全价料为主,小散户在非瘟的情势,更多的是博行情。而大集团考虑的是布局发展也会适当补栏,个人企业老板的则是观望市场,保命要紧的心态为主。
G企业
G企业是以生猪加水产养殖的模式,一共三个猪场,生猪年出栏25000头,种猪存栏1200头。企业对非瘟的做法是严防死守,死在zui后。化州在整个广东生猪养殖密度zui高,当地散户养殖居多,占整个市场的一半,一年生猪出栏总量在200多万头,在茂名一带,化州疫情zui为平稳,目前才刚开始蔓延。大型企业种猪存栏在下降,今年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如何降低风险生存下去。饲料的需求在逐渐下跌,小散户意识不强,对后市处于赌博心态。猪苗的价格680-730,但是实际成交价格630-650,一头猪的利润200左右。对后市猪价看涨,小散户补苗的积极性较高。疫情zui早爆发在母猪和成熟的公猪开始,通过检测母猪唾液来防控疫情。认为大企业比起小散户发病率更高,密度较集中,人员车辆流动性大。认为非瘟主要靠猪贩子贩卖病猪传播,粤西一带节后才爆发疫情,目前化州还没听说有疫情,茂南附近较为严重,整个粤西生猪出栏占广东一半以上。现在母猪存栏不高,猪苗难求,养殖场用商品母猪做种猪替代。引种母猪到出栏要14个月,买仔猪出栏只用4-6个月,而且母猪和种猪的感染率较高,未来种猪的存栏会很低。正常出栏体重130kg,行业内人士对非瘟的看法都比较悲观。小散户全价料用的多,大企业自配料的多,对于高温(85℃)杀死病毒的说法有争议。今年第一季度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0%多,豆粕占原料比例18-27%,玉米占原料55-68%,不同阶段的猪用的比例稍作调整,麸皮不用。豆粕库存保持在20天左右,直接从油厂拿货。非瘟情势下,养猪转型的还是占少数。
H企业
H企业一共22个养猪场,年出栏量60万头,母猪存栏2万多头,重点养殖基地在湛江和茂名,其中分布占30万头和20万头,19年计划扩增到100万头,在粤西一带规模zui大。公司在茂名化州也有代收购生猪,销售到珠江三角洲,化州年出栏量在230万头以上,当地人均养猪2-3头,据当地检疫部门反应目前尚未发生疫情,珠三角疫情严重,加上需求较大,化州不够供应整个广东市场。非瘟严重后,各地级市之间限制调运生猪,生猪价格的波动主要靠猪贩子来操控,整个市场的生猪存栏肯定在下跌,但具体的数据也没有个准数。未来猪市的行情看涨,但现在猪苗价格较高加上风险大,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出栏体重125kg,对于非瘟的措施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防控,做好每一个环节,保命要紧。认为集团和散户各有各的优势,大集团在投入和防控资金充足,而散户地理位置偏远,转移起来方便。未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会逐渐被基地替代,形成一个闭环的形势。非瘟前,环保整改但整个化州的出栏量不变,认为小散户并为在环保后退出市场。自家猪苗用不完的对外出售,同时了解市场的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