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实验室结果跟实践应用中的结果相差很大。行业内主流声音认为,净化是zui好的策略,疫苗仍然处于观望态度。
3月1日,根据《中国科学》杂志社官方微信号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A seven-gene-dele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in pig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到,一株人工缺失七个基因的非洲猪瘟弱毒活疫苗对家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微信号信息称,论文研究团队还证明,该疫苗株可在SPF猪原代骨髓细胞高效培养,一头健康仔猪的原代细胞能制备出至少20万头份的疫苗,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该疫苗是目前zui具实现产业化应用前景的疫苗,将为我国及有关国家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手段。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重点专项和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支持。
第一财经采访专家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实验室结果跟实践应用中的结果相差很大。而且大型养殖集团均对疫苗的态度非常慎重,行业内主流声音认为,净化是zui好的策略。
试验结论仍有待观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100%,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自从2018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以来,对生猪产能造成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围绕疫苗,也引起了行业内的争论。一方面,此前民间出现过“多种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进口苗”在国内部分地区养殖场(户)投入使用的消息,这引起上至农业农村部、下至整个行业的关注,农业农村部后下发通知称其为“非法疫苗”;另一方面,西班牙爆发非洲猪瘟,起初也同样寄希望于研发有效疫苗,及至后来颁布非洲猪瘟根除计划之后,控制非洲猪瘟的策略发生重大改进,zui终成功根除非洲猪瘟。
基于西方研究非洲猪瘟疫苗的科研成果,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认为是非洲猪瘟疫苗zui有希望的研发技术策略。
前述研究论文成果提到,中国科研人员以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分离株Pig/HLJ/2018为骨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通过在猪体内进行的系统的致病力、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试验,遴选出一株具有7个基因缺失的病毒(HLJ/18-7GD)符合弱毒活疫苗安全性标准,可对非洲猪瘟强毒的致死性攻击提供有效免疫保护。
此外,针对国际上已有一些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活疫苗的研究报道,这些疫苗接种猪后,均产生较高水平程度的病毒血症,体内持续带毒时间长,毒力返强风险高,安全性方面距离产业化应用存在很大差距,本次研究成果中HLJ/18-7GD即使zui大剂量接种猪后,疫苗病毒不能在实质器官复制,不产生病毒血症,仅在部分淋巴结内有限复制,两周左右即被机体彻底清除,无法持续体内连续传代,不存在毒力返强风险。
此外,该疫苗对怀孕母猪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怀孕的早期、中期及晚期注射疫苗都不能造成流产现象,免疫后分娩的仔猪健仔率与未免疫对照组没有区别。
关于本次研究中的非瘟疫苗,辽宁伟嘉养猪事业部总经理兼大伟嘉养殖事业部兽医总监赵宝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的论文研究成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做了很多评价工作,包括五代返强、母猪安全、商品猪攻毒保护等。疫苗离上市为时尚早,还是应该注重生物安全防控。
他说,所谓的7基因缺失仍然是大家熟悉的双基因缺失(MGF、CD2v),只是换个说法。虽然该疫苗试验中对小猪、母猪都比较安全,没有病毒血症,但在淋巴结中偶尔有疫苗毒残留,没有考察关节液中残留情况。此外,该疫苗没有做母猪攻毒保护实验。如果在母猪场使用这个毒株,由于免疫不整齐或免疫期过了,母猪群被野毒感染的话,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损失。
对此养猪/猪病专家樊福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实验室结果跟实践应用中的结果存在偏差,试验结论仍有待观察。不过,现在不论是官方,还是大型养殖集团,态度都非常明确,也就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推广疫苗。原因在于危险性很大,会损害到整个行业。
净化与疫苗之争
非洲猪瘟自从在国内爆发这一年多来,行业就产生了净化与疫苗之争。
2019年,中国民间出现过私自使用疫苗的情况,这引起农业农村部关注,并下发通知强调,市面上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都是非法疫苗,均应按假兽药处理。同时要求,全面开展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非洲猪瘟疫苗情况排查。重点核查养殖企业是否存在使用非法非洲猪瘟疫苗等行为,是否存在委托兽用疫苗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为其非法生产非洲猪瘟疫苗行为。
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中加融达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国内爆发非洲猪瘟以来,所谓的“非洲猪瘟疫苗”就存在“一直在研究,一直有应用”的乱象。甚至去年10月前后不断出现即将上市的传闻。
他提到,之所以zui终没有上市,有业内资深人士判断是专家都不愿意表决。一是疫苗是弱毒株,意味着不安全,也就是说非洲猪瘟病毒将会在中国长期定殖。如果推动疫苗上市,就意味着放弃净化,采取免疫方式。二是疫苗中的弱毒苗,有可能发生变异,带来更大灾害。
2019年底,国家明确提出《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并且提出“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的目标。
在这一目标的倒逼下,王中称,大企业恐怕从安全角度不太敢尝试疫苗。
对于能够在生物安全防控上做到极致的企业来说,并不关心疫苗的进展。
“我有信心、有能力去防控,何必去用疫苗呢?”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区总裁孙文平看来,扬翔公司通过楼房猪场模式、铁桶猪场模式,就能够有效做到生物安全防控。而且使用疫苗,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对生产性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非洲猪瘟病毒会长期存在,并且有可能在复杂环境下,发生变异。对母猪、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和遗传基因改良,疫苗也都会产生抑制作用。
“短时间内不用疫苗,这是国内很多企业所达成的共识。”孙文平称,在未来,围绕是否使用疫苗,势必也将会分成两派。对中小散户来讲,升级生物安全防控的成本太高,可能会使用。而对大型养殖集团来说,由于防控设施做得完备,就不太会使用。
赵宝凯也提到,“不能就此否定疫苗这条道路,还是要坚持,加大研发力度。当然,疫苗需经过验证,评价有效,才能使用。”
* ,电话:180373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