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163号(农业水利类369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霭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乡村绿色生态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严格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乡村绿色生态建设奠定基础。一是做好规划顶层设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相关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整合相关乡村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开展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二是优化建设用地布局。2014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对农村建设用地按规划进行区位调整、产权置换,促进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为生态用地提供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和规模,更好地推进乡村绿色生态建设。
二、关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一是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2019年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39.2%、39.8%。同时,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并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推动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出村进城“zui先一公里”问题。二是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我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工作,落实“三权”分置制度,指导各地加强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的监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了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农旅结合。三是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我部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4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近1.8万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约9万家,扎实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乡村产业“雁阵”。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共同构建培育6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年营业收入约9000亿元,有效提升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持续提升生态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9年我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工作的通知》,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奖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4亿元,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20个县(市、区)分别予以2000万元奖励,安排农村环境治理资金36亿元,用于各地统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快补上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短板。生态环境部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规范编制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以“千吨万人”(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摸底排查10764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完成9344个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三是强化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遴选公示一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中央媒体及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举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培训班,提升广大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指导各地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监测等工作。
四、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一是加强生态农业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等,布局农林牧渔大类现代学徒制试点30余个。同时,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二是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批准增设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一批急需紧缺新专业,强化课程内涵建设,引导高校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林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布新农科建设相关宣言、行动方案、项目指南,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新农科建设作出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使命。三是强化农林人才教育。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设计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卓越农林人才,为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行业通用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标准建设,研究制定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涉农高校更新办学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培养质量,持续为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