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转型养猪,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一是投入周期长、市场终端价格波动大,二是要全面“下沉”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做好配套建设,如此方能行远。
在近日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生猪产业峰会上,众多大咖提到了资本养猪、外行养猪的话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仅从房地产过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
房企养猪其实是个老故事。早在2014年,万达就宣布要在贵州投资10亿元,养30万头猪,但zui后选择放弃,原因是投入大而回报率偏低。2016年,恒大宣布要投资3亿元,在贵州援建110多个养猪农牧基地,此后再无下文。2018年5月,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同样没有了后续消息。
今年以来,万科先成立食品事业部,然后收购利津华育养猪有限公司,万科集团合伙人兼食品事业部首席合伙人谭华杰出任环山集团(利津华育曾是环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董事长,成为头部房企养猪的又一个重磅消息。
就此可以看出,房企养猪有着不短的历史,但无一成功案例。如今,房企养猪数量大比例上升,恐怕还在于去年以来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带动了养猪产业的营收和利润双高。众多大型养猪企业不仅收入大增,其中的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股价大涨,这也让处于宏观调控下的房企纷纷投奔这一新出路。
然而,千家房企转型养猪,到底是长周期投入还是赶风头,在我看来后者性质更为明显。从现有市场态势来看,作为后发者进入生猪养殖产业的时机已经不是太好,随着全国生猪出栏率的增加,猪肉价格正走在下行通道,而且传统养猪企业也在同步扩大规模。1000家房企未来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时,生猪养殖产业加速运营模式的全面转型,国家提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这意味着相关生猪养殖场必须有更高的环保标准,更多的科学化养殖投入,从而改变以往中小型生猪养殖场“脏乱差”等问题。这就意味着房企转型养猪必须匹配相应标准,其先期成本大增。而今年以来,房企zui大的难题就是由于调控持续收紧,房地产主业销售下滑,资金链承压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企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建设现代化养殖场么?能够招募足够的专业化人手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么?
当然,或许有部分房企转型养猪本意就不在猪身上,而是以此为切入点拿地。去年9月份,自然资源部在“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养殖生产。
因此,房企如果投身养猪产业,可以以较低成本且少受限制拿地,以此在政策范围内做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旅游休闲周末住宿为一体),建设租赁住房等,从而开发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曲线救企”。
房企转型养猪,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一是投入周期长、市场终端价格波动大,二是要全面“下沉”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做好配套建设,如此方能行远。那些本着玩票或者投机心态而来的房企,很快就会退出这波风口。(新京报作者 毕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