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涨上天”的猪终于要落地了。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第三周,我国猪肉价格已经连跌十二周,同比下降近三成。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中国三分之二的肉类消费来自猪肉,猪肉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波降价后,有网友表示:终于可以大口地吃肉了。
专家分析指出,时下正值猪肉消费淡季,随着全国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短期内出现了猪肉供过于求的情况,这才有了猪价的不断回落。
猪价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养殖主体的盈亏。猪价暴涨暴跌,市场信号紊乱,绝非所有参与者之福。
那么,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为何难破?又该如何打破?
猪价下降三成
中国是世界zui大的猪肉消费国,一年要吃掉近7亿头猪,全球一半的猪是中国人消费的。
今年春节前夕,猪肉价格连涨八周,一度逼近50元/公斤,甚至有网友吐槽“过年都不能安心吃上一顿红烧肉”。
然而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春节过后的猪肉价格,仿佛坐上了滑梯一般,“跌跌不休”。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介绍,4月第三周(12日-18日),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公斤是38.96元,已经连续12周回落,同比下降27.6%,比1月份第三周的zui高价格降低了15.26元,比去年的zui高价(2020年2月份第三周)降低20.68元。“目前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zui低点。”
通过全国各地的监测数据来看,这次生猪价格的下跌,不仅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波及的范围也很广。中国新闻周刊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获悉,目前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为14.25元/斤。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市场发现,北京多家超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跌回到了“一字头”了,回到了久违的十几元一斤了。
在通州八里桥农贸市场,鲜肉类摊位上猪肉供应充足。据摊主介绍,各类猪肉价格和前段时间相比下降了不少。普通猪前肘的价格从每斤28元下降到18元,前排则从高峰时的40元跌到24元。
市民也明显感觉到价格的变化。一位消费者正在询价买肉,“猪后腿肉17.9元一斤,以前每斤30元多,下降幅度挺大的。”
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工作人员表示,zui近猪肉售价平均每斤下降4到6元,全天销量也有所增加,能达到500斤左右。
不过和消费者们笑逐颜开相反,猪企们却是一脸的惆怅。
随着猪价进入下行周期,2021年生猪养殖企业正面临业绩危机,行业头部企业盈利骤降。近日,A股“养猪大户”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天邦股份(002124)陆续发布公告,一季度业绩和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猪价为何会突然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猪价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调控效果显现,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利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2019年中国生猪产能大幅下滑,猪肉价格随之上涨。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恢复生产等措施后,生猪产能逐渐得到恢复。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增长30.6%。
而从需求侧来看,春节过后往往是消费淡季,居民消费量相比之前有了较大回落。
此外,猪肉进口增加和国家持续大量投放储备冻猪肉,也确保了市场始终有充足的猪肉供应。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猪肉及猪副产品进口总量90万吨,同比增长25.2%。
“市场供给充裕,加上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共同推动猪肉价格逐步走低。”
那么这一次,消费者可以实现“猪肉自由”吗?
不少养殖户和专家表示,猪价处于低位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随着五一来临,消费旺季就要来了。
张利庠指出,进入5月份之后猪价将呈现“探底回升”趋势,尤其是从6月开始,一直到8、9月份,将会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集中期。“不过这一轮上涨不会像去年那么厉害,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的高点。”
张利庠进一步分析,一方面是市场供应总体宽裕。农业农村部此前预计,到今年6月份左右,生猪存栏量将会完全恢复到2017年的存栏水平。
另一方面,猪肉消费量也有所下滑。过去两年猪肉价格暴涨,迫使人们在生活中对其他肉类,特别是鸡肉和牛肉的需求在增长,而猪肉因为高价位原因,整体需求出现了大约30%的下降。
资料显示,在深圳,当猪肉价格上涨到每斤25元以上时,鸡肉的销售明显增加,另外鸭肉以及其他禽类或肉类的销量也随即增长;当猪肉价格上涨超过30元,直奔40元,甚至部分产品在某些地区接近50元的时候,中等收入家庭纷纷将手中购买猪肉的预算转向了牛肉,牛肉价格和销量大增。
新希望方面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21年猪价会震荡下行,但行业普遍预测均价还会在20元以上。
稳价格关键在稳生产
“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我国生猪养殖业一直难逃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
事实上,猪肉价格波动并非我国才有,但相比美国日本,我国猪价涨跌幅度明显过大。
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虽然是世界上zui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产国,但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有不足。
数据显示,美国生猪养殖排名首位的龙头企业Smithfield市场份额达15%,排名第二位的Triumph foods市场份额达6%。而我国排名前10位的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市场总份额只有12%,年出栏50头以下小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量占比高达21.6%。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企业抗疫病、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剧烈波动,行业产能大起大落之下,形成了每隔两三年一轮的猪周期。”冯永辉表示。
资料显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因此,要想减少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过山车”效应,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行业集中度。
冯永辉同时指出,开展生猪期货贸易也有助于企业缓解猪周期带来的影响。
今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养殖企业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安排生产计划,并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现货风险,进而推动生猪产业实现稳价、保供,压减“猪周期”波幅,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此外,还有观点指出,建立完善的生猪信息采集机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完善的生猪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全国生猪大数据系统,实时监控生猪相关数据,以销定产。
农业农村部近日透露,目前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的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面对“猪周期”的下行,牧原股份(002714)董事长秦英林此前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应当深磕技术,创新突破,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新希望方面表示,在经历了这一轮“超级猪周期”之后,国内养殖产业有了巨大升级。接下来企业要做的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断降低成本,实现穿越周期的长期持续增长。“龙头企业应该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行业领先的成本,在低价期也能保持持续的盈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