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没涨、清明没涨,一直到这两个月终于涨上来了。”从消费者、养殖户到资本市场,猪肉价格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连日来,生猪期货价格一路上扬。国家统计局显示,7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上涨21.9%。7月14日,多地生猪价格已突破23元/公斤。与猪价齐飞的,还有猪肉企业的股价,以及持续走高的饲料价格。
熬了半年 养殖户终于扭亏为盈
“今天的肉又贵了。”7月13日早上,去了趟杭州中河农贸市场的徐必晟,一进大门就泛起嘀咕,逛了一圈,猪肉价格基本都在每斤20元以上。“6月下旬开始,肉价一天比一天贵。”
徐必晟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自己经营着一家烧饼店,肉价节节攀高,一个肉馅的烧饼也不过五元六元,现在刨去人工、原材料的成本,卖单个烧饼几乎赚不了钱。
家住武汉的小缪也有同样的感受,前几天在超市买猪里脊肉18元一斤,现在已经超过20元,而上个月买只有12元。就连电商平台买的3斤装猪肋排,也从前几天的93元一下子涨到131.7元,小缪大呼“吃不起肋排了”。
6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市场的表现,震动了大众。在短短2周左右的时间,生猪价格从16.66元/公斤,大幅冲高至7月6日23.92元/公斤,生猪价格大幅上涨超43%。
7月14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23.38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了0.20元/公斤,环比上涨43.44%,同比上涨46.03%;当天全国有25个地区猪价上涨。
与猪肉价格一起“嗨翻”的,还有资本市场。就在7月4日当天,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触及涨停,涨幅达8%,与此同时,包含牧原股份在内的14只“猪肉概念股”一齐涨停。
而另一头,煎熬了大半年的养殖者,终于看见了一线曙光。
“上半年都是亏本状态,一直在熬,现在好点了。在3-4月的时候,养一只猪还得亏800-1000元左右。”位于杭州的一家养殖场负责人叶军告诉天目新闻记者,亏损主要是由于猪价下跌、全国肉类库存过多,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都是低迷期。
叶军经营的养殖场,一年正常的满负荷是10万头,目前还未满负荷,大概在5万头左右。“现在基本盈亏平衡,养得好的,可能一头赚200-300元。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养殖场缩减、关门,母猪存栏减少,整体产能降低,让猪价渐渐上升。”
7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zui新数据,当前生猪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生猪存出栏量保持稳定,能繁母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区域,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受部分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因素叠加影响,6月底和7月初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近期震荡趋稳。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7月13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河北省沧州市召开的生猪生产座谈会上表示。
生猪与饲料价格上涨 但不会持续太久
“一般来说,一年不可能一直亏,也不会一直赚钱。”宁波的养殖户小杨告诉天目新闻记者,猪肉供给有一定的规律:肉价涨高,养殖户就增大母猪存栏,导致供应量增加,引发肉价下跌;养猪户开始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导致肉价上涨。
但是,对于近期市场一片叫好,猪肉概念股蹿升,资本大举进军,小杨的态度却比较冷静,未来是盈是亏,仍有不确定因素,比如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以及防治疫病成本。
zui近,猪饲料的价格也出现了波动。7月以来,多家饲料企业上调饲料报价,并计划在7月陆续落地执行。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显示,在近20天的时间里,每吨大豆粕的价格从4520元降到了4367元。但是玉米价格一直较高,维持在2900元一吨。
“今年国内谷物和饲料价格仍然维持高位,尽管近期有回调,但是整体维持高位,前期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推高了养殖成本。豆粕价格下调是因为国际价格下降,传导到了国内,但玉米等谷物原料价格并未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6月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显著上升,背后原因有哪些?胡冰川认为,短期来看,6月下旬以后,生猪的屠宰、出栏量大幅下降,在夏季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供给端边际下降更为显著,而在通胀条件下,市场的供需边际出现了缺口,加剧了猪价上涨。
胡冰川表示,此外,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进一步释放了货币流动性,货币溢出到了居民消费领域,生猪作为可以承接流动性的为数不多的商品,货币政策、资本投机都助推了其价格上涨。
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为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必要时适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充分发挥猪肉储备对稳肉价、稳物价的作用。
至于未来的猪肉价格走势,胡冰川表示,当猪价上涨以后,间接对CPI产生压力,会引发一系列的政策调控,例如增加抛售冻猪肉储备、增加国际市场进口,从而加快市场饱和临界点的到来,因此本轮猪价上涨的区间并不会持续太久。
“当前整个猪肉消费应该呈现出趋于饱和的状态,4月下旬以后的猪肉消费上涨,部分包含了应对防疫的政府购买和家庭储备而增加的临时消费,但是这种增加并不会长期化。”胡冰川说。
(来源:海报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