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距离2023年春季策略报告成文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当时的报告中,我们认为“未来半年生猪行业将处于产能恢复和需求复苏的大背景下。如果猪病没有超预期的爆发,未来半年可能看不到十分尖锐的大供需矛盾,猪价整体将会呈现出宽幅震荡的走势。但市场预期的摆动可能会将短期矛盾激化从而产生大的预期偏差。”我们在报告中从三月份屠宰量出发,认为三月的屠宰量的增长大概率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而非基数性问题,并给出了后续验证的逻辑归口。但后续基本面的变化,逐渐在向着基数性问题的方向演化,并且消费端的发展也低于前期对于消费复苏预期,我们在后期的文章中逐渐对前期的假设进行了修正。
回到今年的年初,节前的压栏和二育的大猪在不断出栏,春节前理论的旺季消费被新冠确诊的增多所打断,当时市场处于深度悲观的情绪中,在调研交流的过程中听到比较多的是“猪多”。但“猪多”是具有很强模糊色彩的:猪多有没有持续性;猪多是相对于一个什么样的需求环境;市场的定价是否是真实供需的反映?
春节后,我们看到了低冻品库存,前期压栏猪的大量释放,和年后一个相对强劲的消费。此外,在2022年6月中旬以后猪价的高位运行,让我们是有理由相信产能基数是偏低的,只不过产能的基数被短期高活体库存的表象掩盖了。在2月东北地区的调研,我们发现自繁自养散户短期可出栏的足重猪是不多的。因此,在
《辽中地区调研总结》
,我们对于二季度是给出了一个偏乐观的判断的。那么,如果二月份的乐观是对的,那么三月份我们理应期待宰量的下滑,以及现货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去印证活体库存的出清,另一方面去印证终端消费的可持续性。
但三月份我们看到的情况和前期的判断是相反的,三月的屠宰量超预期的高,并且需求端的表现不增反降。因此,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三月的宰量是结构性的问题,还是一个趋势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春季报告《生猪: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中给出了几个不确定:“①实际产能基数到底如何?②前期大猪库存积压了多少?③冬季的ASF等疾病造成了多少的损失?④2022年4月前后有多少的肥转母?”,后面的三个重要数据归口:屠宰量、价格、出栏均重。包括消费的问题,3月份消费端的表现要弱于2月份表现,一方面减掉了一些冻品入库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了3月份甲流疫情的多发,3月份的消费下滑是不是也是阶段性的呢?但不论三月份的弱势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还是一个趋势性问题,zui起码说明了短期的压力是超预期的,哪怕后面是乐观的,短期的悲观也是不能跳过的,并且短期的悲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方面会延后行情反转的时点,另一方面会削弱行情反转的高度。
四月之后更多的是前期怀疑的印证,四月体重的和屠宰数据说明了前期积压大猪难以去化,并且前期猪病的情况是不及预期的。此外,调研到的一些集团企业的饲料销量情况,未来半年的存栏猪数量整体也是充足的。此外,四月中旬的二次育肥也是一个测试过程,市场的供需环境对于投机性生产不敏感,并且散户的现金流比前期预期的要充裕。四月份整体是一个由多转空的过程,不论存栏基数的增加究竟是由母猪去化不及预期,还是MSY的提升所引起的,猪多的逻辑是在不断被印证的。
五月更多的是反转逻辑的强化,四月份思路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确定性,远月的高升水是不对的。即使后期的行情有反弹,也不应该按照供需紧张的模式来定价。此外,五一期间生猪市场的消费与新闻中旅游火爆的状态大相径庭,四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也偏弱势,后期对于消费的判断也逐渐趋于谨慎。但5月份的不确定更多地来源于近端,我们在
《产能恢复基数已初步验证》
提到了,“当前中期的核心矛盾为产能基数的恢复,在进入到四季度去验证前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逻辑之前,未来的生猪供给头数会大方向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短期来看,5月份我们要观察的重点是前期新生仔猪数下降,以及前期冬季仔猪损失对于存栏基数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预期的5月猪价反弹基本没有出现,前期对于仔猪问题的假设持续没有得到印证。我们在zui新的文章中
《短期去库存逻辑仍占主导》
中提到,我们在前期看到的未知因素的确定性在增强:之前无法判断“仔猪因素带来的基数减量”和“去库存”逻辑谁的权重更高,逐渐向以“去库存+需求端不及预期”为核心因素的方向开始切换。近期盘面近月合约开始破位,未来仍有挤升水的空间。其余逻辑细节可以参考近期文章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