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猪市场的行情动荡不安,涨跌转换频繁,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内外因素交织影响,也涉及到养殖户采取的二次育肥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生猪价格快速反弹,但二次育肥也面临一定风险。
今年上半年,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原因之一是生猪供给量持续高位而消费逐渐季节性下降。猪价下跌较为明显,7月第2周更是下跌至全年最低,同比下跌36.9%。然而,7月中下旬,供需形势逐渐好转,生猪价格开始快速反弹,4周累计上涨20.8%。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这一反弹主要归因于几个原因:
供给端的变化:7月份是传统生猪出栏淡季,大猪上半年已经基本出清,猪价反弹后部分养殖户对后市乐观,开始压栏放慢出栏速度,部分地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
气象影响:近期我国北方强降雨对生猪调运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南方主销区猪价涨幅较大。
消费季节性回升:随着高温天气逐渐结束,天气转凉带动了消费季节性回暖。
综合来看,下半年全国猪肉供给仍然较充裕,供给和消费需求均会季节性增加,生猪和猪肉价格可能总体呈现季节性上涨的特征,但市场仍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朱增勇建议养殖户应顺时出栏,及时锁定利润,避免因二次育肥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以适应行情的波动。
华畜提醒:二次育肥面临哪些风险?
受到生猪价格上涨的刺激,许多养猪场户开始采取二次育肥的策略,以提高养猪的利润。养殖户采取二次育肥策略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在猪价上涨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收购正常的标猪进行二次育肥,可以在猪的体重达到较高水平时获得更高的出肉率,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然而,这一策略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养猪人都知道,当猪超过110公斤,猪的饲料转化率就会降低,一旦猪市行情不好,养殖户可能会陷入困境,利润受损。当前尽管生猪价格上涨,但猪肉消费需求仍然有限,社会猪肉总消费可能已经见顶。因此,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达到。
此外,二次育肥虽然可以增加利润,但也需要更高的成本。二次育肥可能需要更多的饲料、管理和劳动力投入。受豆粕、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份以来各大饲企纷纷提价,在这种情形下华畜认为二次育肥实在算不上好的选择。
文章来源: 华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