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交织,贫困和饥饿问题远未解决。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提出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行动”。
中国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贡献了怎样的力量?未来又将如何继续深度参与开展南南与三方合作?国际社会如何评价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广德福接受专访。
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在行动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国际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最新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约2.5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远高于2021年1.93亿人的水平。
广德福大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较高水平,去年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
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大国义务,向全球低收入国家和粮食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危机。
去年,中国提出了全球粮食安全合作倡议,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支持联合国中心协调作用。
要加强对话协调,共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与粮农组织和各方一道,推动将促进粮食安全置于国际议程的优先位置,充分发挥联合国粮农机构协调作用,加强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协调,形成应对危机、促进行动的强大合力。
要深化经贸合作,共同维护供应链畅通;要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利用粮农组织平台和网络渠道,加大中国农业实用技术传播和转化力度,深化与各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
作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中国愿一如既往同粮农组织保持密切协作,努力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贡献应有力量。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是中国唯一专司农业的外交机构,也承担着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展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职责。
广德福大使:我担任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大使以来,我们相继在罗马举办“国际茶日”和“元宵节招待会”等大型活动,集中展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中国特色农产品。
特别是今年粮农组织第43届大会前夕,农业农村部在罗马举办了中国三农成就图片展,全景介绍了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南南合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在罗马外交界引发热烈反响。
各方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概括来说有两方面认识:
一是由衷钦佩中国依靠自身解决吃饭问题、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6%的水资源,供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绝对贫困标准,中国成功实现8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这些无可争议的事实让各国为之折服。“奇迹”、“了不起”、“不可思议”是各国谈及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时最常使用的字眼。
二是高度肯定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系统在全球粮农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维护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积极推进南南合作、“授人以渔”开展农业对外援助,备受国际社会赞誉。
在国际粮农舞台上,发达国家把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合作伙伴,发展中国家把中国当作可以信赖、依靠的真朋友。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中的“中国力量”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广德福大使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
广德福大使:农业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生计产业,也是最易受外界冲击的脆弱产业。近年来,受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农业和粮食体系遭受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的重要战略伙伴,在粮农组织农业南南合作中投入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成效最实,可以说是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向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基金捐款1.3亿美元。下一步,中国将继续与粮农组织一道,推动中国—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项目实施,继续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安全水平贡献力量。
广德福大使:今年7月2日,屈冬玉博士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43届大会上,以168票高票连任总干事。屈冬玉博士成功连任,可以说是人心所向。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过去四年工作的最大肯定。
展望未来四年,我们期待粮农组织在屈冬玉总干事带领下更加高效、活力、务实,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推动全球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