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进程不断加快,疾病防控风险加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推动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2019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达到102家,实现销售额约120亿元,受非洲猪瘟影响,与上年相比出现下滑态势。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始于1918年创建的青岛商品检验局血清所和1919年建立的北平中央防疫处。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8个兽医生物药品厂。2000年随着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市场化给老兽用生物药厂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生产企业迅速增长。随着中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进程不断加快,疾病防控风险加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日益重视,推动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
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为94家,2018年增长至9家。根据中国兽药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1632家兽药生产企业,生物制品企业有102家。其中,中型企业较多,大型企业占比约17%。随着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在企业规模、产品数量、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取得优势,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受猪瘟影响行业出现下滑
随着化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及其推广应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不断发展。2013-2019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整体呈波动态势,2019年约为120亿元,同比下滑9.7%。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对中国动保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生物制品领域,猪用疫苗市场销量急剧下滑超50%。尽管禽用疫苗市场销量增长约15%,但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整体仍出现了下滑。
非强制免疫市场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按针对的疫病是否属于国家强制免疫,可分为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两类。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后免费发放给养殖户,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主要通过直销或经销等市场化途径销售。2019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计划》指出2020年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自2017年开始,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不再列入强制性免疫品种。
2013-2018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中,强制与非强制的市场结构每年均在变化,但总体趋势是非强制免疫生物制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18年,非强制免疫生物制品市场份额为58.03%,强制免疫生物制品市场份额为41.97%。初步测算,2019年两者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
以猪用、禽用为主
中国的兽用生物制品,尤其是兽用疫苗等主要应用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畜禽,应用于宠物的较少。2018年,猪用生物制品销售额占兽用生物制品总体销售额的比重为34.02%,禽用达到44.55%,两者合计占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的比重高达78.57%。
竞争梯队基本形成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改革、自主研发、并购重组等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总体企业梯队已形成。目前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以易邦生物、中牧股份(600195)、生物股份(600201)为第一梯队,2019年三者营业额均超过10亿元;第二梯队的营收规模在5-10亿,有中农威特、天康、科前、普莱柯(603566)、瑞普、维科、海大集团(002311)等;第三梯队的下线在3亿,有乾元浩、蔚蓝、哈药疫苗、永顺、中生(中博、威克)、海利、申联等。余下除了个别靠独特专利之外,均表现平平。
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0亿元
动物疫病是我国由畜牧业大国走向畜牧业强国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畜牧业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已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行业中的重点支持子行业。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逐渐增多,宠物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其中宠物疫苗是预防宠物疫病的主要手段。综合来看,随着猪瘟疫情对行业影响的消散,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到2025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7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