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上下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稳产保供,积极协调企业及时储备生猪,确保疫情期间肉类充足供应,多举措保障肉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和抗击疫情提供坚实后盾。
生猪储备,用“产得出”稳定供给生产是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前提。11月23日,记者前往榆中县多个养殖场,探访生猪储备和产出等情况。“自疫情发生至今的一个月内,我们场出栏生猪在6000头左右,保障当地和兰州市场供给。”榆中鑫蕊森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媛说,该养殖场平时一个月zui少出栏生猪2000头左右。国庆长假之后,部分地市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加大生猪储备,确保疫情期间猪肉充足供应。
“我们每天定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疫情期间所有工作人员不许外出,有效阻隔了病毒源,保证了养殖场安全。同时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农业农村局还帮我们办理了快速通行证,饲料运输和生猪供应都有绿色通道。”兰州泓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小松介绍,目前我们养殖场的生猪存栏在2000头到3000头,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每天给市场供应生猪200头左右,“在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支持帮助下,疫情期间我们企业运行基本没受影响。”
市农业农村局医政药政与畜禽屠宰管理科科长牛继伟说,疫情之初该局第一时间就对市域范围内农产品统筹协调,尽力平衡产销,特别是积极协调养殖企业提早谋划,及时储备生猪。同时根据缺口,统筹协调跨市州的生猪调运,多渠道保障和增加市场供给,确保肉品及时充足的供应到百姓的餐桌上。
严防病毒,以“供得上”保障需求“现在我们每天宰杀生猪400多头,加工猪肉约32000公斤,约占兰州市消费总量的20%。其中,80%销往兰州市区,20%保障榆中县居民肉类供应。”榆中县瑞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达义胜说,该公司现在每天都在各地收购生猪,一边继续储备、一边屠宰加工,保证猪肉批发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疫情期间,肉类屠宰环节防控工作做得怎么样?11月23日,记者在瑞丰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作为全市标准化定点屠宰企业和动物疫情检测点,所有进入场区或车间的人员必须身着卫生工作服,戴鞋套、防尘帽,测温登记。在分装车间内,工人师傅正在对大片肉进行分割、包装、装车,有序准备着当天投放市场的猪肉。“我们自己做瘦肉精监测和水分检测,为此专门配备了非洲猪瘟检测员1名,肉品品质检验员3名进行全程检测,确保市民群众吃到安全放心的猪肉。”达义胜介绍,生猪运至屠宰场后,首先开展生猪查验,看生猪是否健康,然后消毒送进待宰圈观察,屠宰时由县动检所派驻的兽医全程监测。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6家生猪屠宰场及2家牛羊屠宰场按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新冠病毒防控指南》,迅速响应并对公共区域、生活区域、屠宰车间、设施设备、待宰圈舍、运输车辆、无害化处理场所等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消毒灭菌作业,在科学防疫前提下正常运营,保质保量满足市场猪肉需求。
稳定价格,以“运得走”支援抗疫“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对全市屠宰场肉类供应、出场价等实行日报制,生产情况进行日调度。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肉品检疫、协调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等,做足充分准备,必要时启动储备肉上市,保障社会需求,减少市民生活压力。”牛继伟告诉记者,在正常情况下,兰州市日均消费肉产品约300吨,日屠宰量平均在150吨至200吨之间,还有100吨至150吨缺口,主要是从外地调入冷鲜肉和冷冻肉,以补充市场缺口。
“由于受疫情影响,外调肉相对短缺,市场供应稍显不足,存在价格上浮风险。”针对这一情况,市农业农村局每天协调、调度6个屠宰场加大储备、宰杀和加工工作力度,日屠宰生猪达2400多头,供应市场猪肉达180多吨。同时通过多方协调,为70多家规模以下小牛奶场解决牛奶10余万斤。
“市民群众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肉产品供应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不断档、不脱销,是农业农村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牛继伟介绍说,疫情防控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交通、商务等部门为养殖场、屠宰场、兽药饲料等重点环节办理车辆快速通行证近200张,打通了生产必须品运输的“zui后一公里”,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和肉产品正常运送。今后,该局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决战胜疫情,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