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属于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对现金流的要求非常高,稍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和种养企业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困难,但现实中种植/养殖行业的融资成本远高于工商业,很难通过常规途径从银行贷款。因为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只有土地的经营权,没有产权,按照现行金融法规,没有产权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是不能用作抵押贷款的,这极大限制了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种植/养殖行业的融资成本。
如果无法解决农民和种养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牧业的现代化将遥遥无期,粮食安无法保障,乡村振兴将沦为空谈。不过目前国家正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改革,允许农民用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未来这一改革有望推广到全国,这对所有农民和从事农牧业的相关企业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这一试点改革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三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很多农民获得贷款后并没有用于农牧业生产,而用于婚嫁,买房,投资生意等等,这显然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2,农牧业的主力军-种养大户和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按照试行规定,家庭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和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经营权都可以用作抵押贷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流转土地很难获得贷款。因为试行规定中要求,流转土地抵押贷款时首先要取得原承包户的同意,但几乎没有原承包户会同意。当前我国农村多数农民常年在城里务工,他们把土地大量流转给种植/养殖大户,而这些真正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种养大户却得不到贷款支持。
3,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性银行,比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在地方政府的强压下勉为其难的参与,但国有大银行不受地方政府限制,他们对为农民和农业提供贷款非常消极。根本原因在于农牧业周期长,风险不可控,商业银行对此避之不及。
如果以上三点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无法达成“金融支持农业”的改革目标,尤其是国有大银行掌握大量社会资金,如果他们不参与进来,工商业反哺农业就是空话一句!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 上一篇:乌克兰发生一起H5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下一篇:大咖论道:破解家禽产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