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完玉米快要涨到头儿了,结果转眼玉米就跌了。
根据咱们之前的分析,玉米下跌其实是必然的,因为前期涨得确实离谱了,只不过这突然一跌,跌得也迅猛。
比如,跌势刚现,就有企业一天之内多次下调报价。
玉米下跌主要是受两个原因影响:
第一个是天气。
之前玉米持续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天气,由于山东、华北余粮见底,都等待着东北粮的补充。但是东北从7月底开始就暴雨连连,玉米流通大受影响,入关不畅。等不来玉米上量,企业只好不断提价。
但是从8月14日以后,暴雨天气逐渐开始好转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转睛,而山东、华北的价格已然诱人,所以上量增加。一时间,山东企业门前的到货车数量从100多一下涨到了500多辆,并且还在继续增加。
按照山东玉米的特色,量少价涨,量多价跌,所以玉米一上量,价格也就跌了。
第二个原因则与新玉米的产情有关。
华北、东北接连遭遇暴雨,使得市场对于新季玉米的产情预期产生了变化,看涨情绪明显上升。
这一点可以参考小麦,小麦就是由于受降雨的影响发生了质量分化,于是价格大涨。
但是就在上周末,官方发布了一则消息,明确提到了新季玉米的产情情况,预计受影响的玉米仅有100万至200万吨,影响并不大,总体玉米的产量仍与去年持平,达2.82亿吨。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这则消息确实令玉米市场的看涨热情降温了。
所以,冲天大涨的玉米就这么下跌了。
但为什么说玉米这一跌,市场却更加紧张了呢?紧张什么呢?
主要是对玉米的走势产生了疑虑。
按照之前的剧本,山东、华北余粮见底,供应主要依赖东北粮源。而东北玉米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
一方面,东北的粮源供应增加了。
这不光是玉米余粮的问题,还有中储粮不断大手笔的投放,以及定向稻谷拍卖也都是集中在东北地区。所以东北地区玉米及替代的供应压力上升,这一点从玉米的走势上也可以看出。
在山东、华北玉米冲天大涨的时候,东北的涨幅相对平缓,更多的是偏稳为主。但是如今山东快速下跌,东北的行情就令人担忧了。
另一方面,随着新季玉米看涨情绪的降温,玉米后市何去何从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可以说后市玉米的行情很大程度上系在了新玉米的产情上,而如果按官方消息的说法,玉米仍然丰产,那么意味着在小麦、芽麦、稻谷以及进口玉米等压力下,玉米的后市行情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下兴奋的心情再次落空,对后续的行情有些吃不准了。
记得之前和大家说过一个判断的方法,即当眼前的行情看不清或者是感到迷茫的时候,那就把战线拉长去看,去找大行情。
那么,玉米的大行情是什么呢?
一是要明确替代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所谓替代,并不是要完全取代玉米,更多的则是减少玉米的用量,从而起到限制玉米顶部空间的作用,而限制玉米的顶部并不意味着拉低玉米的底线。
二是从供需来看,玉米的缺口仍存。
近两年玉米行情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米的需求缺口。虽然说随着替代增加,需求回落,玉米的供需缺口正在缩小,但是并不意味着缺口消失,而只要缺口仍存,对玉米就仍有支撑。
三是种植成本。
虽然说种植成本并不能看作是玉米的一个绝对底部,因为往年来看,玉米跌破成本的时候也很多,但是近两年政策端频繁提到“保障种粮人的合理收益”,尤其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的背景下,各国对于粮食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
而现实的情况是,种植成本在不断走高,种植收益不断下降,尤其是在通胀下物价不断上涨,种植收益明显不成比例。
所以,没必要一上涨就兴奋,一下跌就紧张,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后,玉米的波动正变得缓和,阶段性的涨跌不可避免,但在大行情下,玉米的底部支撑依然明显。
文章来源:新农观